有机硅改性水性光敏聚氨酯的合成与表征

来源 :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443191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水性聚氨酯分子链中含有亲水性基团,所以其耐水性并不理想。而有机硅的改性能大大的提高涂膜的耐水性能,有机硅单体是一类结构特殊的单体,它的分子中既含有有机基团,又含有无机硅原子,所以常用它作为有机、无机介质的偶联剂,如将它用在涂料中则能大大提高涂膜对无机基材的粘附性;另外,由于有机硅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基团,所以它具有比较低的表面能,在涂膜中,它趋向于向表面富集,这就赋予这些经过改性的涂料涂膜优良性能,如优良的耐水性、耐候性、耐酸碱与化学试剂性和耐高低温使用性能等。紫外光固化是一种快速、节能、可连续生产的固化技术,传统的光敏聚氨酯多采用丙烯酸羟乙酯作为光交联单体,但由该光交联单体所制得的固化膜的硬度较差,耐水性也不理想。本文采用二双键二羟基的环氧丙烯酸酯(EA )作光交联单体,制得硬度较高、耐水性良好、光固化性能优良的光敏聚氨酯。
其他文献
本文对硅化合物阻燃增效EVA/Mg(OH)复合材料进行了探讨。文章选择了九种硅化合物阻燃增效Mg(OH)2/EVA ,着重研究和比较了各种硅化合物的阻燃增效效果。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建筑材料,它较好的综合了丙烯酸树脂和聚有机硅氧烷二者优良性能,既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酸碱性,又具有良好的耐水性、附着力,避免了低温易脆高温易粘等缺点,近年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制工作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1,2]。但目前国内在硅丙乳液聚合过程中使用的乳化剂,聚合结束后仍然残留在乳液中,使涂层的性能变差。可聚合乳化剂含有双键,能参与聚合,克服了传统小分子乳化
茂金属催化剂以其高的活性和所得聚合物立构规整性而成为近二十年烯烃聚合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调整桥联基团、配体上取代基、中心原子可以改善聚合物性能,从而达到分子剪裁的目的[1,2]。其中亚环烷基桥联茂金属由于桥基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空间环境,在催化烯烃聚合上较其它桥联化合物显示出了更特殊的性能而备受关注[3]。本文将针对两种亚环己烷基桥联茂金属催化剂Ⅰ、Ⅱ催化乙烯与α- 烯烃共聚活性,以及催化剂结构对产
近年来,在胶体化学领域,表面官能化乳胶粒子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所涉及到的官能团主要有羟基、羧基、氨基等。这些官能化乳胶粒子可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生物医学、催化以及色谱等领域。最近,法国Bourgeat-lami [5,6]研究组报道了苯乙烯(ST)与γ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 )半连续乳液聚合法成功的合成了表面含有硅羟基的聚苯乙烯(PST)乳胶粒子。这种乳胶粒子的表面特
近年来"活性"自由基聚合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以及氮氧稳定自由基体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把两种不同机理的活性聚合反应结合起来,以制备嵌段或接枝共聚物,已经成为高分子设计强有力的手段。本文试图通过设计并合成一种带有ATRP 引发剂功能团的氮氧稳定自由基,并进行苯乙烯单体的稳定自由基均聚合,并研究其活性特征。然后利用氮氧稳定自由基上的ATRP 引发剂功能团引发第二单体进行的
超浓乳液的外观像胶冻状,黏度大,不宜进行搅拌,在使用热引发剂反应时,反应散热比较困难,导致稳定性下降。氧化还原体系被引用到苯乙烯,醋酸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等体系中,实现了氧化还原低温引发超浓乳液聚合。但这些都是在试管中进行的,同样存在难以散热现象。要使得聚合物易于散热,实现常温薄层聚合。必须要有较高的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过程中体系要有较高的稳定性,避免单体逸失。我们加入糊精粉提高超浓乳液的稳定性;并加入
尼龙6 (PA6 )具有机械强度高、韧性好、电气性能佳、耐磨、耐油、耐弱酸碱等一系列优异性能,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程塑料。PA6 不仅能作为基体树脂,用聚烯烃、橡胶弹性体、无机刚性粒子及聚醚、聚酯、聚酰亚胺等其他工程塑料对其改性,使其具有高抗冲击性、低吸水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1,2],也能作为聚合物合金的第二组份,增韧增强聚丙烯[3,4]、聚碳酸酯[5]等其它聚合物或者制备阻隔材料[6]。用气流磨粉
尼龙6 纤维(锦纶)具有耐磨、染色性好、比重轻、弹性好等许多优异的性能。但与棉麻等天然纤维相比,吸湿性较低,穿着舒适性较差,限制了其在服装工业中的应用[1]。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对共聚、纤维后处理等改性方法[2,3]进行了长期研究。近年来,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更易工业化生产等很多优点的共混改性方法[4]逐渐被引入改善锦纶纤维吸湿性领域。在各种亲水性聚合物中,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吸湿性较强、
采用改良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粒径在50nm~120nm 之间的无皂水性丙烯酸酯乳液,探讨了影响乳液粒径大小及分散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在改良微乳液聚合中,表面活性单体质量分数从1.0 ﹪增至4.0﹪,乳液粒径由116.0nm 降至54.5nm;引发剂用量从0.1401g降至0.0805g,粒径从54.5nm 升至70.2nm ;反应温度由80 ℃降至60 ℃,乳液粒径由70.2nm降至50.6n
乙烯与丙烃共聚物是重要的工业材料,而共单体的组成及共单体在链中的序列分布和立构规整性直接影响共聚物的性质,如熔点、结晶度、密度等[1]。非茂前过渡金属催化剂是近年来广泛研究的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通过结构与性能优化可望获得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新型催化剂。最近,我们报道了一系列β-二酮单亚胺钛催化剂,在温和的条件下,既可高效催化乙烯的活性聚合,也可催化乙烯与环烯烃(降冰片烯、环戊烯)的高效活性共聚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