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螺旋 CT 薄扫后三维表面遮盖重建在胸腰椎管内占位病变及脊神经根受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获得更详细、更精确的图像信息,便于手术过程中准确三维定位,协助指导临床诊断和手术效果的评价。方法完整截取胸11至腰3节段脊柱区域,保留部分脊周肌肉,结扎近、远端硬膜囊口,囊内注入1:20的泛影葡胺/ 生理盐水(平均注射量20ml),注射时要快速加压,且囊口要缝合结扎紧密。运用美国 Max-640型 CT 机,层厚1.25mm,无层距作连续扫描,获得连续编码的薄层 CT 截面二维图像,用不同色象素块限定椎管的骨性 (椎体、椎板、横突、棘突)和软性(椎间盘、黄韧带、硬膜囊、神经根)构造周边,分别对每帧图像进行噪声消除、图像增强和模式识别等二维化预处理,运用专用程序建立图像终端和计算机显示器间的通道,对不同性质组织的轮廓设以不同色彩的转换通道,叠加重建三维图形。结果运用 e-film 医学专用测量软件观测胸腰段椎间孔的结构特征和解剖参数。椎间孔前后径:T10~T12依次增大,L1~L3依次变小;上下径:T10~L3依次增大,T10~L3上下径均明显大于对应前后径:椎间孔长度:T10~T12依次增大,L1~ L3亦依次增大;椎间孔与脊神经根之间的间隙在上下径较大,前后径较小。经图像分析系统处理二维 CT 薄扫图像,精确完成三维图像重建,重建的立体图像可按实验和临床上不同需求满足以下观察内容:沿不同设定轴连续旋转变换,提供椎管及其内脊神经根结构和形状变化的选择观察;对各骨性和软性组织,依特定输入的转换通道单独或联合显示其形态特征;对三维重建图像可行任一方位的断面切割,以观察内部结构组合及不同组织间相互关系的全貌。结论胸下段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根的机率低于腰段, 椎间孔下半部狭窄不压迫脊神经根,椎间孔狭窄自上下方向压迫脊神经根的机率低于前后方向。三维重建图像可同时重建骨性构架与毗邻的软组织结构,就不同性质的组织进行分解与合成,以观察研究单一组织形态和多组织构造间的相互关系。胸腰椎管及其内容物的三维图像,在某种程度上能使临床医生不再需解剖尸体标本,而达到在任一方位、角度、层面对感兴趣的部位进行多项目的形态学研究,对脊柱外科学研究向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