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草灵解毒缓释丸”和疯草毒素疫苗对绵(山)羊疯草中毒防治效果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疯草灵解毒缓释丸”和疯草毒素疫苗对绵(山)羊疯草中毒的防治效果。 16只藏系绵羊随机分成试验组Ⅰ、组Ⅱ、组Ⅲ和对照组。试验组Ⅰ、组Ⅱ和组Ⅲ每只羊分别投服“疯草解毒灵缓释丸”1丸、2丸和3丸,对照组不投服。18只山羊随机分为未免疫攻毒对照组、免疫攻毒Ⅰ组和免疫攻毒Ⅱ组,未免疫攻毒对照组不接种疯草毒素疫苗,免疫攻毒组接种疯草毒素疫苗;所有受试羊每天以10g/kg·BW的量饲喂黄花棘豆干草粉。每天观察受试羊临床症状,试验前及试验期间每间隔7d采血,做血清酶学和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通过临床症状、血清酶学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来评价2种方法的预防效果。对照组绵羊16~21d出现中毒症状,试验组Ⅰ 33~48d出现症状,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75~77d出现症状,分别比对照组推迟17~27d和60d左右;血清α-甘露糖苷酶活性对照组从第7天起与第0天比较下降(P<0.05),试验组Ⅰ、组Ⅱ和组Ⅲ从第14天起与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血清AST活性试验组Ⅰ从第14天起,组Ⅱ和组Ⅲ从第7天起,分别与对照组比较下降(P<0.05); 试验各组血清尿素氮从第7天起升高,与第0天比较差异显著(P<0.05)。未免疫攻毒对照组山羊于投毒后16~21d出现中毒症状,免疫攻毒Ⅰ组和免疫攻毒Ⅱ组分别于投毒后40~50d和60~80d出现中毒症状,分别比对照组推迟24~29d和44~59d,免疫攻毒Ⅱ组中毒症状出现的时间比免疫攻毒Ⅰ组延缓近30d;免疫攻毒Ⅰ组和免疫攻毒Ⅱ组α-甘露糖苷酶活性降低分别比未免疫攻毒对照组推迟28d和35d,第35天,免疫攻毒Ⅱ组对α-甘露糖苷酶活性的保护效果优于免疫攻毒Ⅰ组;免疫攻毒组AST活性升高比未免疫攻毒对照组推迟28d;免疫攻毒组尿素氮含量升高比未免疫攻毒对照组推迟14d;这些酶活性的变化,说明疯草毒素疫苗免疫动物后,能有效保护苦马豆素对山羊肝、心和肾等组织器官的损伤。2种方法对绵(山)羊疯草中毒都具有明显的预防效果,以缓释丸预防简便实用、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其他文献
通过实验对四丁基溴化铵(TBAB)溶液的蓄冷结晶过程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TBAB溶液的凝固温度随其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在25%-45%的浓度范围内,其凝固温度位于5.8℃-9.3℃范围内.选取
会议
介绍了目前空调器制冷量最常用的一种测试方法以及一些相关的计算公式;利用空气焓差法测量空调器性能时,通常采用干湿球温度法测量空调器进出口空气焓值,是一种对焓值进行间接
漏电起痕试验是家用电器安全试验中一项重要的材料试验,由于影响其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因此要保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本文介绍了漏电
采用蛋白质螯合铜作为饲料添加的铜源,以216只9周龄的海兰褐蛋鸡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6组(每组三个重复),10周龄时开始进入正式试验,试验期6周,分别饲喂添加蛋白质螯合铜(以铜计0 m
会议
通过在骚扰功率测试过程中分别使用辅助吸收钳和不使用辅助吸收钳进行测试,操作人员调整吸收钳位置和自动调整吸收钳位置的走行架的这几种测试方法结果的分析,充分说明了辅助
对发生在贵州省的山羊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病理学研究,为本病的病理学诊断和病理发生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病羊发热,眼、鼻黏液脓性分泌物显著增多。 其特
会议
血清脂蛋白中的蛋白部分称为载脂蛋白。载脂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具有广泛的脂质结合转运功能。apoA—Ⅰ基因和apoB100基因是两类参与脂类代谢的脂蛋白的蛋白质部分,与脂质代
会议
基于相关性能测试标准和JJF1059-1999规范,对整体水源热泵样机制冷量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建立空气侧和水侧计算数学模型,对A类和B类不确定度进行分别评定,结果表明,
会议
本试验采用高能低蛋白日粮饲喂蛋鸡人工复制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病理模型,研究大豆磷脂对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及肾脏载脂蛋白AI、B100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选用300日龄海蓝褐蛋鸡90
会议
本试验以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了不同水平和形式的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选用某猪场杜洛克×长白×约克夏三元杂交的断奶仔猪40头。 按体重相近、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