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活塞环组非稳态热混合润滑研究

来源 :中国内燃机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e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塞环组与气缸套的润滑、摩擦设计直接影响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是内燃机设计的重点,而与之密切相关的活塞环组-气缸套的润滑、摩擦的分析研究一直是内燃机界关注的重要领域.内燃机工作过程中,活塞环与气缸套之间的润滑、摩擦并不是简单的润滑油膜的全液体润滑,而多半是处于混合润滑状态.由于活塞运动速度的周期性变化及润滑油膜温度的变化,导致活塞环在缸套中的不同位置时的摩擦、润滑状态各不相同.本文在传统的活塞环组的稳态热混合润滑的基础上,建立了活塞环组的非稳态热混合润滑、摩擦数理模型及数值方法、并与活塞环组-气缸套传热相耦合,模拟了活塞环组的非稳态热混合润滑、摩擦,从而预测出活塞环处润滑油膜的非稳态温度场、压力分布、油膜厚度、摩擦功和摩擦热等重要参数.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机构可靠性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曲轴疲劳强度可靠性的计算模型,并结合3200ZLC型柴油机轴的具体实例,阐明了所提供方法的具体应用,得出了有价值的结果.
本文提出了一种PIV系统(Particle Image Velocimery)测量误差的实验评价方法,并建立了一套PIV误差评价系统.得到了PIV测量误差在空间及时间上的概率分布特性;对PIV实验参数中的几个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并采用PIV系统,对高压共轨式电控喷射系统的喷雾粒子速度场进行了测量和研究,研究表明,在喷雾过程后期,喷物体内部出现大尺度的涡流结构;提高喷射压力之后,出现涡流结构的时刻提前
本文对LPG在小型直喷式柴油机上应用的两种方式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负荷和LPG替代率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混进气双燃料发动机在小负荷运行时,随替代率的升高,最高爆发压力逐渐降低,在大负荷运行进随替代率的升高最高爆发压力先增后减;混合喷射双燃料发动机在整个负荷范围内最高爆发压力随替代率的升高逐渐降低;与预混进气双燃料发动机相比,IPG替代率较小时,混合喷射双燃料发动机在整个负荷范
采用Fuzzy集合理论,进行Fuzzy-PI控制器设计,实现PI控制参数的在线实时调节,并应用Matlab对柴油机双层隔振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对提高柴油机的隔振性能效果明显.
本文在一台压缩比为16.5的2-135柴油机上实现了纯DME的HCCI燃烧方式.试验结果表明,DME的HCCI燃烧模式不但可以实现无烟燃烧,还可以有效控制发动机NOx排放,使其接近于0.在试验负荷范围内,CO排放随负荷增加而降低;HC的排放随负荷变化不大.对DME的HCCI燃烧机理等进行研究表明,由于纯DME的着火比较早(上止点前28°CA左右),该发动机只能在中低负荷较范围内运行.为了扩展发动机
由于资源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发动机结合电子控制技术已是不可争的事实,针对低散热CNG发动机PC电控系统,在软硬件的开发方法中提出独特见解,制成系统开发网络图;在系统选型和软件开发策略中,采用双缓冲技术实现数据的高速采集和传输;采用不同的时钟保证精确喷气控制.通过喷射阀的多次标定实验,得出的结果曲线基本是一致的,表明所开发的电控系统是可行的.
采用原位合成技术制作的Cu-ZSM-5/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器,对稀薄燃烧发动机排放的NOx进行后处理.扫描电镜图(SEM)表明ZSM-5分子筛成功的原位合成在了整体式蜂窝载体上,采用原位合成的Cu-ZSM-5稀燃催化器,不从外界添加任何还原物质,利用稀燃发动机尾气中的HC、CO等作为还原物,对稀燃发动机排放的NOx进行选择还原,试验结果表明:该稀燃催化器对NOx转化效率较高,在空速比为25000/h
本文应用流体力学商用软件FLUENT对CA498车用柴油机冷却水套进行了模拟.通过对短缸体水套的三种改进设计方案的水套内流场CFD分析结果的比较,确定了满足冷却要求的CA498短缸体冷却水套的最终方案.
为验证柴油机冷却水套CFD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A)系统测量了CA498柴油机缸盖、缸体内流场关键点处的速度,并将试验结果与CFD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的一致性比较好.
本文主要介绍1.6L轿车汽油机开发初期在确定发动机基本结构参数方面所进行的一些性能模拟和试验研究工作.模拟结果表明:在排量相同的条件下,选择较大气缸直径和四气门比较小气缸直径和二气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压缩比对发动机性能有重大影响.对配气相位而言,影响最大的是进气门关闭角,减小此角可降低发动机扭矩峰值对应的转速,但发动机最大功率有所下了.改变进气歧管长度的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加长进气歧管长度可提高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