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治海盗犯罪的国内刑事立法探讨

来源 :首届中国航海类院校研究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99222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海盗犯罪日益猖獗,比传统海盗装备更为先进,作案手法也更加“高明”,有的甚至还走上了集团化、组织化、国际化的道路,直接或间接威胁到我国航运贸易安全和航行经济的发展.为了有效地惩治海盗犯罪,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刑法中都明确规定了海盗罪.虽然我国已经加入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该承担国际条约规定的相应义务,但是我国刑法典并没有设立这一罪名,司法实践中只能定抢劫、杀人等犯罪.为了与国际接轨,国内刑事立法增设海盗罪的必要性就突显出来.根据海盗犯罪的具体表观形式和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吸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海盗罪构成条件的合理成分,在杀人、抢劫和伤害等犯罪中给海盗罪一个合理的定位,正是该文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其他文献
以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沿线紧急救援的调研为基础,对沪宁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系统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对其管理体制给出初步的评估.阐述了沪宁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后紧急救援系统平台框架体系以及论述沪宁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系统平台子系统构成.从技术上解决部门之间由于管理体制上造成的问题,实现信息共享是紧急救援建设的核心,从而保证救援参与单位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使得救援信息能及时传达和
对典型的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标号,进行大量室内外测试和直接强度检测对比,通过数据融合和数理回归分析,提出适应于交通工程现场检测的分区混凝土强度与回弹值之间的关系.
为便于桩承式路堤设计与计算时求得桩荷载分担比,对桩顶平面上路堤部分,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建立基本方程,引入应力连续条件,然后建立桩和桩侧土部分的基本微分方程,结合相应的边界条件,最后将两部分又统一为一个整体进行求解,获得了桩土弹性条件下桩承式路堤的桩荷载分担比、平均桩土应力比等.对国内外几个采用桩承式路堤工程的桩体荷载分担比进行了计算,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较为接近,其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为了获取城市交通中出行者的群体性出行规律,提出了典型行车路线理论,把典型行车路线上的路段作为诱导屏放置的备选地点,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交通量、交通拥堵事件的发生率以及诱导屏的经济制约条件(诱导屏的数量约束条件)等因素,以研究的路网区内的所有诱导屏的诱导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诱导屏选址优化的目标函数,最后并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获取最优的诱导屏布点方案.
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理论,分析部分工程施工中的有关实测数据,得出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可变因素及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温控措施,以减小温差,有效避免结构物混凝土出现有害裂缝.
船舶碰撞作为船舶侵权行为,其显然不同于民法中的一般侵权行为,具有其显著的特殊性.虽然国际公约及各国海商法都对船舶碰撞的构成要件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在实践应用中却纷争不断.我国海商法学界的学者和司法工作人员对船舶碰撞的构成要件也同样持有不同的理论观点.该文通过相关碰撞法律的探讨并结合实践,对船舶碰撞的构成要件进行研究,并由此得出完善我国船舶碰撞立法的建议.
保险利益原则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不仅被各国立法确定为保险法的基本原则,而且在保险法中得到了贯彻和彰显,成为整个保险法的灵魂.在人类越来越寻求安全和保障的今天,保险业更加蓬勃发展,保险利益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有了新的发展.对于海上保险法而言,保险利益原则当之无愧成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有句古语叫做“无保险利益无保险”.其关系到保险合同的有效与否,以及保验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是否给予赔偿方面的问题,因此
海盗船从诞生起就严重危害了海上航运秩序,阻碍海上贸易的正常进行,是国际法上的重要犯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进一步明确了海盗罪的成立条件,重申了共同制止海盗犯罪的国际义务.但近两年来由于海盗的犯罪手段、案发数量及社会危害性不断升格,联手打击海盗再次成为国际社会所急需应对的现实问题.我国《刑法》没有设置海盗罪,需要借助相关罪名惩治该类犯罪.由于这些犯罪不能涵盖海盗行为的全面构成要素,且实际应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程序是保障海事责任人实现其责任限制权利的法定手续,完善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程序有利于更好的保护海事责任人的权益.此文从介绍CMI《关于责任限制程序规则指南》的制定和内容入手,分析了我国现行立法中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程序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对如何借鉴CMI《关于责任限制程序规则指南》来完善我国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程序制度提出建议.
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全程或者部分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公约》(以下简称《鹿特丹规则》[1]).《鹿特丹规则》为托运人、单证持有人等创设了一种新的权利——控制权,并在第十章专门介绍了控制权制度.文章追溯了《鹿特丹规则》框架下“控制权”一章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该章制定过程中的争议问题,对控制权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