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评价

来源 :2006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12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发病至用药时间等具有可比性.每个患者均在实验前后单独填写生活质量表.对照组病人服肠溶性阿斯匹林50mgqd,尼莫地平20mgtid,脑复康0.8mgtid,VitE100mgtid.治疗组给通心络胶囊4粒tid,30d为1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7%,显效率为4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显效率为28.3%.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根据鸟氨酸脱羧酶(ODC)的催化反应结果及其抑制剂作用特性,并利用先前分离筛选得到的2株ODC生产菌株作为酶源母本,设计了一种高效、经济性的ODC抑制剂生产菌株的筛选模板,并以此作为初筛手段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快速分离产生较高ODC抑制性物质的微生物菌种.研究发现适量浓度的鸟氨酸结构类似物对产抑制剂菌株的分离十分有效,而对于分离得到的136株细菌进行一系列初筛以及ODC酶活测定、实际比较抑制作用效果
卒中单元的疗效是不容置疑的,而基层医院面对脑血管病高发病率的广大农村,规范化治疗势在必行.基层医院在以自己的方式实践卒中单元:强调基层现有条件为基础,制定切实适合基层医院条件的临床诊治指南;强调中医药治疗手段介入;强调卒中单元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应是病人全程即发病后的终生规范化管理.
本文对脑出血所导致的病理生理过程的进行了分析,从临床研究方面、基础研究、流行病学和康复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1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有152例(72.04%)患者检出有颅内外血管病变,共累及病变血管180支,以颈动脉病变为主(53.33%),颅外动脉病变的发生率(67.78%)明显高于颅内动脉(32.22%).结论:颈动脉病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与运动疗法治疗老年脑梗死疗效.方法:6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8例,年龄60-90岁;所有病例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梗死直径30mm以下34例,31-49mm10例,50mm以上6例;60例均有偏瘫;二组性别、年龄、梗死直径、合并症等资料均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即调整血压、降颅压、脑保护、注意水盐电解质酸碱平衡紊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揭示感觉性失语的语言功能区血流量及代谢的变化,探讨失语症可能的发病机制,为语言康复训练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68例经CT或MRI证实为脑梗塞的患者,选择有明确失语症临床表现,且经失语症初步筛查可能感觉性失语的患者,对病变可能波及的Wernicke区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及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分析,并与对侧镜像区进行对比;采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评定标准判断失语症类型,采用
目的:探讨血浆总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2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具有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224例患者为狭窄组,未发现狭窄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浆总的Hcy水平及脑卒中的常规危险因蝌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吸烟、长期饮酒、血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目的:了解河北省张家口北方地区中老年人口中脑卒中的现患率及影响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是否不同于全国水平.方法:在河北省张家口北方地区中老年城乡居民10410位中,随机抽样2124人,男1183人,女941人,最大年龄95岁,最小年龄45岁,平均年龄70±25岁.以Rose问卷阳性为本研究能诊断标准.结果:河北省张家口北方地区中老年人口中,卒中现患率为2.17%,男2.62%,女1.59%.危险因素主要
目的:明确延髓梗死造成吞咽困难的临床表现特点,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12例延髓病变患者进行吞咽困难的临床评估及电视透视检查,观察吞咽困难的临床表现特点及透视下吞咽生理的改变.记录出院及3个月时的预后结果.结果:临床表现特点:12例患者口期无明显损伤,均为咽期损伤,表现为咽期吞咽启动困难,7例喉上抬幅度降低;12例饮水进食咽下困难,需要全部吐出及不断清嗓动作;12例喉部食物梗
目的:探讨高危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提高安全性的策略.方法:影像结合高危因素、临床症状对脑供血情况综合评估,确定治疗策略:麻醉选择、治疗先后次序、是不是分期治疗还是一次性全部治疗等;26例高危的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共32条血管,合并同侧颅内动脉瘤2例)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和/或PTA治疗.术后应根据病人情况,控制血压,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结果:术后即刻血管造影发现:26例患者32处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