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工尘肺潜在结核感染化学预防药物毒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来源 :华北地区第十七届职业卫生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10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年度报告中,对全球的结核病发病情况进行估算,我国的结核病发病率为107/10万,每年新发结核病136.5万,在全球22个高负担国家中排列第二位。据2002年底统计我国现患各种尘肺病442200例。1992年全国尘肺流调资料统计各类尘肺平均结核合并率为15.82。尽管目前国内外控制结核病的主要对策为发现和控制传染源,但不排除对结核易感者的化学预防。本文通过异烟肼6个月;利福平3个月;异烟肼和利福平3个月;异烟肼和利福平3个月、间断3个月、再服3个月;四种给药方法,观察化学预防的毒副反应。
其他文献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其不确定度来源于采样体积、消化、定容、稀释标准溶液及由标准溶液浓度-吸收率拟合的直线。通过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合成得出被测定空气中锰浓度的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目前我国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机溶剂的国家标准方法均使用填充柱气相色谱法。由于填充柱柱效较低,在现场干扰较少的情况下,填充柱尚能满足要求,在空气中含有复杂有机溶剂组分时,会给测定带来定性和定量上的困难,而且测定不同组分需要更换不同的填充柱,给操作带来麻烦。在目前兴起的电子产业作业场所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组分毒物,为此,作者对以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析,毛细管柱分离,全自动化进样,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工作场所
为贯彻卫生部52号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进一步掌握崇文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改善放射卫生防护措施,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作者于2003年10月、2005年11月对全区107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性体检并对其健康状况进行了动态观察。
随着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以及人员的健康需求和防护意识的增强,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是放射工作职业者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一方面能反映放射职业人员所处工作环境的防护水平,同时也为放射性职业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介绍了崇文区1999年至2004年个人剂量的监测状况,分析了6年间不同放射职业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频率和剂量当量水平,并结合
矽肺是我国目前常见的且危害较为严重的职业病,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在矽肺发展过程中,已经观察到体内一些生物指标的变化,但其结论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调查矽尘作业工人体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白细胞总数的水平,探讨矽尘对人体抗氧化系统和白细胞计数的影响,以期为尘肺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据统计报道,我国蓄电池生产是重污染行业之一,铅是用于生产的主要成分,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铅烟、铅尘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在较低铅浓度下可对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引起损害,造成慢性铅中毒。所以铅是职业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因素。为了解铅污染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危害情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法》的规定,某科对该厂从事铅作业工种的9名职工进行了全面健康体检,本文现将结果做一分析。
本文现就一例脱离油漆作业7年后患白血病的调查报告进行分析,苯致白血病作用比较肯定,多在长时间、高浓度接触后发生,最短6个月,最长23年,空气中浓度在3.48~34.8mg/m3可引起染色体损害,431.52~696mg/m3有致白血病作用,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红白血病(AEL)为主,后者占相当比例;Aksoy认为白血病类型与接触苯时间长短有关,急性红白血病的发生,需苯
三硝基甲苯(TNT)是制造炸药的主要原料,目前在我国仍然是应用广泛且危害较大的一种职业性毒物。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它能通过皮肤或呼吸道吸入蒸汽后进入人体,且在体内蓄积,引起工人慢性中毒。过去作者对TNT作业工人的健康检查着重于肝脏的损害及晶状体,为了进一步观察TNT对人体的慢性毒性特别是可能的免疫毒性及对遗传物质的损伤,本次作者增加了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微核率的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尘肺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作者用图像测试的方法,对煤矿尘肺肺动脉病变进行定量分析。作者认为与年龄因素相比,尘肺患者细小动脉增厚的严重程度和范围与粉尘的破坏作用似有更大的关系。本组病例全部有5-20年的吸烟史,故作者认为有一定可比性,吸烟虽然能引起肺小动脉壁增厚闹,作者的分析结果表明,吸烟不足以掩盖粉尘对肺小血管的损伤作用。
尘肺是由于职业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病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作为一种临床疾病,由于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所以血气分析作为辅助性的实验室检查已成为较为重要的诊疗指标,国内关于这方面的报道比较多,本文主要从收集血气标本方法的角度,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