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科普的发展与创新

来源 :第七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r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传播媒介对于科学普及的重要性,指出网络科普的发展与创新。目前中国大陆网民群体仍以青年为主,因此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科普是将来需要关注的重点,网络科普面对的群体也越来越年轻化。公众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别,网络科普要关注较低学历人群的需求,内容应该越来越通俗。目前网民对互联网信息不信任的同时却又非常依赖互联网来获得信息的现象。因此网络科普从业者应该努力提升科普网站和栏目信息内容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赢取网民的信任,打造出网络科普的品牌。
其他文献
国民性是指一个民族在其文化传统中长期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所具有的稳定的、反复的、最基本的人生态度、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的综合体.国民性教育是传承和培育国民性的基本途径.针对现代化过程中的国民性教育断裂,需要立足于传统文化,坚守教育的国民性,进行将现代与传统耦合,中西文化融合,科学与人文整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举,事实与价值统一的全人教育,促使国民性教育再生.
教育培养国民性活动的前提是基于文化、教育和国民性之间两两的双向互动关系.教育的导向性功能、文化的激励性作用和人性的可塑性为教育培养国民性提供了可能.教育培养国民性应以“国”为重,并正视文化的时空性和个体的独特性对国民性培养所带来的影响.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文化认同作为民族认同的根基是顺利实现各个层次的民族认同首要解决的问题.双语教育作为语言和文化的完美结合点,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尤为突出.然而由于相关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具体实践者的错误的文化观,导致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中个体形成的文化认同也陷入误区.只有从双语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师素养以及学生个体等四个层面出发,将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由上至下的贯穿双语教育的始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
教育既是中国梦的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手段.近代以来,在追寻中国梦的过程中,有过革弊、兴学和留学的教育救亡梦,也有过一心一意的教育建国梦,这些教育梦留给人们很多遐想.当前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拾回中国教育自信心、找回中国教育生命力,增强文化软实力,为中国梦的实现筑基.
老舍的《猫城记》从文化的角度切入社会现实审视、批判国民性,本文通过对《猫城记》国民性的解剖,得出国民的劣根性主要表现在根深蒂固的愚昧和“内部斗”两个方面,挖掘出教育可以提高“国民性”,并指出国民性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逐渐进步.
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按照网络时代图书馆工作发生的变化,特别重视员工的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加快他们的知识更新,使图书馆员具备组织信息、提供增值服务、开发用户、激励需求和协调信息环境的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员工的智慧潜力,使图书馆知识管理成功地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才无限、物用无限的境界,满足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需要。
本文介绍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变化要求编目人员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文字功底,掌握计算机编目知识,具有良好的与用户沟通能力和信息组织能力等。为提升编目人员素质,加强继续教育,加强审校制度。编目人员只有不断地提升白身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不断发展的编目工作。编目人员应不断地探索新理论,研究新方法,从而推动编目事业的发展。
本文阐述了在“和谐服务”环境下基层图书馆从细微处服务公众的重要性,探讨新时期加强图书馆员素养建设的紧迫性,并提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要内容与途径.
中国大陆首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科普奖获得者李象益教授曾说:“科技馆已经不是一座单纯的科技展览馆,而是一个课堂、一个实验室、一个适合于时代和未来教育要求的特殊学校.”作为非正规教育场所的科技馆已经肩负起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重任.那么在科技馆该如何针对未成年人开展科学教育?开展什么样的教育活动才是合适的?未来科技馆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怎样?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创新点在哪里?等等,都是科技馆人不得
本文主要围绕药学领域时下流行的丁香园--众多医药从业者互动交流平台和生物通--医药科技推广与共享平台常用新媒体形式加以分析,探讨新媒体时代医药信息共享对医药研究的影响。与传统媒体的被动接受相比,新媒体时代下拥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尤其是手机、电脑、移动设备的普及,随着医药信息传播的新载体不断涌现,每名平台或终端用户都是一个信息源,“共享”、“转发”虽然仅是操作界面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按钮,却可以使新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