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购物冲动的朋友能够帮助我们缩短逗留时间吗?--购买行为后的再逛意愿研究

来源 :香港城市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bao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关注陪伴逛街时,惠顾者在实施购买行为后的继续逗留意愿.研究通过实验证明,在陪伴购物中,惠顾者在实施了购买行为的继续逗留意愿受朋友相对购买数量及其自身对冲动性购买的规制评估的影响.首先是朋友相对购买量的主效应,朋友买得更多时,惠顾者逗留意愿显著高于朋友买更少的组.其次是惠顾者的规制评估的调节,积极的规制评估积极促进继续逗留意愿,消极的规制评估抑制继续逗留意愿.这个研究拓展了冲动购买行为在陪伴情境和即时后果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消费者的角度也回答了关于怎么样的同伴会帮助减少购物花费的问题,而且零售商的现场销售互动也具有一些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推进了社会创新的发展速度,使得商业运作模式正在发生着一场脱胎换骨的深刻革命.这场深刻革命使得单调乏力的传统商业模式逐渐摆脱了困境,呈现出了一种百花争艳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正在成为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源.特别是微信的出现,不仅成为影响与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新方式,而且也逐渐展露出巨大的商业潜力,演变成为了一种卓为有效的商业运行新平台.本文结合平台相关理
产品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推动力,但新产品成功率却很低,企业该如何创新才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已成为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从消费者视角探讨产品创新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作用,以信息经济学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感知产品创新对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并以科技类产品为例,通过为期15周实验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实证结果表明:感知产品创新的不同维度对消
教师考核评价理念落后,参与课程考核改革创新缺乏动力,导致《市场营销学》课程现有的考核方式存在重知识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考核方式与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构建的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在探究课程的学习目标后,归纳出考核评价内容,引入多元的考核方式与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多维的考核评价.实践证明,采取课程多元化考核能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更加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消费者与品牌的接触呈现多样化与碎片化的特征,众多白酒企业顺应环境变化,纷纷开通官方微博,拓展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沟通路径.然而,白酒企业的微博沟通实践活动缺乏理论指导.本研究以白酒企业官方微博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探索白酒企业微博沟通内容类型与效果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企业的微博沟通频率和沟通效果存在差异,江苏洋河和五粮液的沟通频率和效果较好;白酒企业官方微博在沟通内容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上购物.不同网站为了吸引鼓励消费者购买,采取了不同的用户激励方式.国内外学者围绕消费者购买决策研究的成果丰厚,但从用户的激励的角度研究网络消费者购买决策还有待完善.为确定网络消费者购买决策与所使用的用户激励方式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建立激励因素对网络消费者影响模型,通过实证调研的方式,探索了激励因素影响网络消费者购买
圈子是中国人社会活动的产物,是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结构.探索消费圈子的消费行动机理是理解中国人群体消费行为和推进营销学本土化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对消费圈子的概念进行营销研究领域下的界定,辨析其与消费社群的联系与区别.以群体动力学、社会互动理论和人情关系理论为基础,分析圈子消费活动的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决策阶段、共同消费阶段和评价阶段)和四种互动内容(物理互动、信息互动、人情互动和情感互动).结合现有
从知识基础观出发,融合组织学习、知识整合理论,构建了知识基础观视角下营销能力与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为实证样本,经过样本收集,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营销能力在营销学习、营销整合及营销管理与创新绩效间起到了中介作用.研究旨在丰富营销能力的研究领域,推动营销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的融合与发展,为我国企业构建营销能力及提升竞争优势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撑与现实借鉴.
当人类步入后现代社会,生态反制和社会民主进程发展所带来的营销发展反思日益深入,传统的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营销发展战略正在逐步失去其社会和理性.本文立足东方视角,从易文化中关于营销本质的概念——噬嗑出发,依据"道—象—器"的解析方向,在充分解读易经语言系统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两两重之"和"兼三才而两之"的复合逻辑推理,探讨蕴含于易经文化中的营销本质思想,以期给当代的营销转型提供一个可行的东方视角.
尽管对影响炫耀消费的驱动因素的研究逐年增加,但很少有从社会排斥角度研究炫耀消费问题.本文就从社会排斥角度去研究炫耀性消费问题.基于权力趋近/抑制理论和消费补偿动机,提出不同权力状态下(高或低)的消费者受到社会排斥时对炫耀性消费偏好不一样的假设,并且通过两个实验证明我们的假设.具体就是,实验一验证了假设1,即社会排斥与权力状态是相互作用于炫耀消费,也就是低权力状态的个体受到社会排斥时,相比在社会包容
品牌体验被认为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重大影响,Brakus等学者(2009)所开发的品牌体验量表分为4个维度和12个题项,已被引入国内,但各维度对购买意愿的量化关系仍缺乏实证研究.美国运动鞋品牌New Balance近年来风靡国内,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本研究试图从品牌体验的视角,建立判别函数,量化4个维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经随机抽样4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研,回收问卷330份,其中有效问卷共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