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效应差异探讨中医干预右半结肠癌

来源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右半结肠生理病理上的明显差异,以及右半结肠癌腹泻、右腹疼痛、便血、血管侵袭、女性高发、胆囊术后患者高发的特点,提示右半结肠癌在脾虚的共性病机上亦有“肝”的影响,对结肠癌临床辨证具有重要意义.右半结肠癌的病机为土虚木乘、肝脾不和,故治疗上在补脾同时也应治肝.
其他文献
本文从阴阳的特性及消长变化特征论述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与阴阳的密切关系,探析阴阳理论对治未病临床运用的指导,阐明阴阳理论在治未病中的具体应用应立足于顺应自然变化,应以病邪及人体阴阳特性为基础,应以疾病传变规律为指导.
在一次对胃痛患者的针刺治疗过程中产生了特殊的临床现象,该临床观察激发了作者对于肝郁的针刺治疗和针刺手法的思考.作者后来总结出针刺太冲穴行青龙摆尾手法以疏肝解郁的方法,应用在一些肝郁患者的治疗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本文记录了针刺过程的临床观察并做了一些探讨.
中风病即西医上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中风发病以老年患者居多,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水平.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程度的日益加深,中风病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中风病因其高病死率、高致残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给无数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影响.随着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逐步推进,高分辨率的磁共振技术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中风病的诊断率明显升高;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中
对医务工作者而言,需要记忆大量的医学知识,采用一些技巧是有帮助的.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雷开键教授把复杂的医学内容采用对应的英文单词的字首组合成“简词”记忆,这种类似于“藏头诗”的“简词”记忆,使得医学知识由无关联变得相对有序.
2015年柳刀叶上发表了纽约大学医学院的一个划时代的研究,用仅仅41例病人的放疗探讨远隔效应.产生远隔效应的前提是需要放疗使的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暴露,刺激免疫反应,GMCSF很重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中国医学在调整病人的身体状态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免疫反应不可能离开全身的作用,只是,缺乏细致的观察和合理的方案设计。我们中医的研究,也要有君臣佐使的思维,至少中医的近期效果与放化疗是没有办法比较的
选取常克教授临床使用频率较高且临床效果显著的自拟方剂,探索其恰切而慎密的组方思想和灵活多变的用药模式,为临床中药运用方法的创新提供思路.
以癌毒理论为突破口,从癌毒的角度探讨癌症恶病质(cancer cachexia CC)的病因、病机特点及治疗原则.认为CC的病因是癌毒,为本虚标实之病,受仲景治虚劳病思路启发,认为CC从脏腑论以脾胃为主,从气血论以气虚为重,阴阳亏损的程度与患者的体质、CC的病程有关.“毒、痰、湿、瘀”为其邪实因素,气机阻滞为其始发病机.正虚、邪实、气滞三者互为因果,共同导致CC的发生发展.扶正、祛邪、理气为其治疗
本文从系统生物学技术、方证本质研究角度论述了中医方-证-肠道微生态的宏基因组学来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行性和必要性,系统生物学为传统中医客观化的探索建起了更为宽广的技术平台,组学技术为深入探索方证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探索工具.
目前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但多项研究表明,TGF-β、IL-1、IL-6等细胞因子在其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RP是胸部恶性肿瘤放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重者可引起严重咳嗽、呼吸困难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且目前尚缺乏理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本文主要从炎症因子角度出发,为预防、治疗放射性肺炎提供一些思路.
论文基于“火郁发之”理论,总结近50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儿科多位名医临床诊治经验,提出泻黄散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的用方规律:(1)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的内因——脾胃伏火,是紫癜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2)过敏性紫癜早期多为阳热实证,易成“火郁”,故治疗当以祛除阳热实邪为要,临床采用清热、凉血等法直折其火的同时,务必配以祛风、除湿、泻火、解毒、活血等法因势利导,以消散“火郁”.(3)临床辨病选用泻黄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