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及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提高对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的认识.方法:对1例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5岁.“发现白细胞增高3年,伴全身乏力、消瘦1月余”入院.入院体检无肝脾肿大,血常规:WBC30×109/L,中心分叶80.0%,中性杆状12.0%,余二系均正常.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粒系细胞增生为主,主要以分叶、杆状和中性粒细胞,NAP积分189分,+81%,活检切片显示粒系明显增生,以中心成熟粒细胞为主.生化检查LDH、血尿酸均增高.
其他文献
文章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临床价值。采用高频超声对1~12岁71例小儿腹痛、急腹症患儿进行超声检查,重点扫查脐周和右下腹,发现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测量其长径和横径,对比分析纵横比、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彩色血流情况及肠间隙有无积液。结果表明高频超声检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特征性临床意义,它有连续性、多切面、多角度观察特点,可反复观察,对肠系膜淋巴结炎及早明确诊断,作为指导
文章旨在研究禁食后胆囊的超声改变,选取的胃肠手术患者22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于禁食后3-5天扫查胆囊,扫查内容包括肝内外胆管及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胆囊腔内回声改变。结果显示22例患者中,胆囊增大5例,胆囊壁增厚2例,22例均于胆囊内出现沉积性中等回声,部分随体位变换而变形,有时形成平面,其中10例并出现强回声光点。原有的胆囊息肉及胆囊结石无明显变化。同时又对此进行了讨论。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腹盆腔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在常规灰阶超声与彩色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再使用造影剂Sono Vue对23例腹盆腔肿块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血流时相的灌注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3例超声造影的腹盆腔肿块中,其中肝脏肿块8例(肝血管瘤4例,肝炎性肿块部分坏死2例,肝原发性肝癌2例);胆囊肿块2例;右肾上腺肿块1例;肾脏肿块3例;胰腺肿块2例;右下腹肿块2例;子宫肿块2例;
目的:研究实时三维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的效果,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便利,实现了立体定位。方法:术前二维超声多切面扫查,选定穿刺部位,打开xplane,出现相互垂直的两个切面图像,打开引导线,使双幅图像的引导线均能进入脓腔中央。常规消毒铺单后放置穿刺架,沿导槽插入PTC穿刺针,嘱患者屏气后沿导线将穿刺针进入脓腔,拔出针芯,连接注射器抽出脓液后去除注射器,沿PTC穿刺针导入导引钢丝,超声直视下
文章旨在研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老年胆囊积液。此病在老年患者中多由急性胆囊炎、胆囊颈部嵌顿结石、胆总管结石等引起的高危疾病。因其体质较差,伴发疾病多,往往不能耐受传统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对这些患者实施此项技术,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临床试验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该项技术是治疗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胆囊积液患者在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时的一种安全、简便、有
本文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在肝脏小结节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通过对102例肝脏小结节病变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分析,使用飞利浦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配有实时超声造影成像软件,常规超声检查记录结节发生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和内部回声情况,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检查病灶内及其周边血流情况,然后进行超声造影,观察造影动态图像,录像记录并保存于超声仪硬盘,然后脱机分析
目的: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100例术前超声检查,经手术及病理报告证实的急性阑尾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一步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减少临床上漏诊、误诊,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本组100例患者年龄3-78岁,男63例,女37例.临床主要症状为右下腹痛,部分患者伴有发热症状.采用GELIQ7、西门子G60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3.5 MHz~5.0MHz,高频探头频率7
目的: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1例甲状腺乳头状微癌的声像图特征。方法: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以颈部包块或颈部不适入院的81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术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女性62人,男性19人,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2岁。使用Simense Sequoia 512和HP sonos 4500等彩色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分别为7-14MHz,被检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
目的:探讨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尼洛替尼是否会加速进展期CML或Ph阳性ALL的克隆演变。方法:研究1例复发难治的Ph阳性ALL患者使用尼洛替尼再诱导前后的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以及bcr-abl激酶区突变的特征,探讨尼洛替尼是否会加速进展期CML或Ph阳性ALL的克隆选择。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至2011年20q-异常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揭示我国20q-血液病患者独特的临床、细胞遗传学、预后特点。方法:采用R显带技术对257例20q-异常患者进行核型分析,对196例患者应用20q11/12双色探针进行FISH验证。结果:257例20q-异常血液病患者,男163例、女94例;中位年龄58(15~89)岁,20q-高峰主要集中于50~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