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高原低涡生成机制初步分析

来源 :2009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西南区域气象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8月中旬在青藏高原上有多次高原低涡生消并东移,8月17-19日高原低涡维持时间超过2天,属于发展的低涡过程,且在垂直方向发展强盛,垂直伸展至400 hPa上空.应用NCEWNCAR再分析资料,对高原低涡的形成因子进行诊断分析,揭示高原低涡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高原低涡生消过程中无切变线活动,对低涡发展起直接作用的是水平辐合辐散项,而水平平流项对低涡的贡献较小,甚至有负贡献,垂直平流项对低涡的发展有间接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高空、地面实况观测、1°×1° NCEP客观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6月28日20时至29日20时发生在重庆的一次区域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是由于东
会议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提供的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的模拟结果(IPCC-AR4),通过多模式集合方法预估分析了3种排放情景(高排放SRES A2、中等排放SRES A1B和低排
会议
2008年6月5日,重庆的南川、涪陵、长寿、垫江、忠县、黔江、彭水、石柱、云阳、巴南等10个以上区县出现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以上。这次强对流发生在本地
会议
利用云南及周边地区2000~2007年5~10月12个探空站08时和20时观测资料,分6种不同地形高度类型统计边界层内基本气象要素间关系,根据统计结果设计云南地面资料同化方案,并选取两个暴
会议
利用1953~2008年共56年鄞州站逐日气温、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宁波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高温日数、低温日数、年降水量、季降水量等要素的变化
会议
利用MM5V3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7年5月14日登录的孟湾风暴Akash进行数值模拟,从风暴路径、风暴登陆过程环流特征和动力结构特征的演变着手分析,发现风暴登陆前水平流场由低层到
会议
利用一天4次1·1度的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资料,自动站资料,从多个角度分析引发不同类型暴雨的西南低涡特征,分析指出:引发暴雨的西南低涡相对于环境场是湿涡,南北方向为水汽收
会议
利用GRAPES-meso模式和T213资料,对2007年7月18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盆地和华东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多组数值试验,以分析侧边界资料、驱动资料的垂直分辨率、模式积分区域、云物
会议
应用WRF模式,采用6种不同的微物理降水方案,对云南省2006年11月~2007年10月进行逐日数值试验。对降水预报结果的对比分析并与实况资料进行比较、检验.同时对参数isfflx(heat and
会议
本文利用一个快速的海洋-大气耦合模式(FOAM)在青藏地区高、低两种地形条件下进行了一组改变地球轨道参数(岁差和地轴倾角)的数值模拟试验,探讨了亚洲季风区轨道尺度气候变率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