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桥接巨大肩袖撕裂缺损的静电纺丝两段式混纺纳米支架的相关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1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巨大肩袖撕裂因其伴有肌腱回缩及活动性差等特点,临床上难以直接修复。由静电纺丝技术制作而成的纳米级高分子支架为组织再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他文献
目的:1、通过基因测序分析被标准菌种金葡和表葡感染的模拟关节液,探讨16S rRNA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价值.2、通过运用Northernblot监测金葡和表葡16SrRNA丰度在抗生素灭活后随时间变化趋势,绝对定量PCR监测16SrRNA原始拷贝数在抗生素灭活后随时间变化趋势,探讨16S rRNA监测抗生素抗感染疗效的可能性.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荷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20例SCI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CI患者一般资料问卷》和《SCI患者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患者及照顾者一般资料,采用照顾者负荷问卷(CBI)调查脊髓损伤照顾者负荷,并分析患者及照顾者一般资料与照顾负荷的关系。
目的:NF-κB信号通路在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中的活化情况及NF-κB抑制剂-硼替佐米对其治疗作用。方法:采用ELISA检测GCTB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变,分析GCTB可能的发病机制;通过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证实NF-κB信号通路在GCTB中活化的信号通路;随后,采用该信号通路的抑制剂(硼替佐米),观察其治疗GCTB的作用和分子机制;
目的:股骨近端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尤其多发于老年骨质疏松病人,常常是老年骨质疏松病人最严重的并发症,有着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通常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有着出血多,感染率高,手术复位困难等缺点,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临床推出使该骨折的治疗前进了一大步,本文探讨采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对终末期严重毁损性血友病性膝关节炎患者采用髁限制性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到2016年,共收治血友病膝关节病变患者62例81膝,其中8例终末期毁损性关节采用髁限制性假体,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5岁,术前膝关节HSS评分52.5±12.9分,均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其中2例采用施乐辉G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超高龄患者骨质疏松并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 月至2015年12月,16例85岁以上骨质疏松并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AO分型均为C3型,4部分骨折,其中6例采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中出血总量300ml-500ml,手术时间1-1.5小时,患者术后给予上肢外展支具固定1-2周开始活动,无并发症.10例采用PHILLOS肱骨近端解剖板内固定.
目的:使用系统综述的方法评价棘突间固定装置(interspinous process devices,IPD)在治疗间歇性跛行(neurogenic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NIC)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作者对medlin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纳入关于IPD的临床类随机对照实验,并对相关数据行Meta分析或定性分析.Meta分析在RevM
目的:评价部分腓骨长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结合踝关节镜探查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本组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19岁至45岁,平均37.5岁,根据症状,体征及X片、CT、MR等影像学检查,明确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诊断,并有手术指证.
目的 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广泛用于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但是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短节段的固定可能因把持力不足而出现术后椎弓根螺钉松动、椎间融合器下沉等而导致融合率下降影响临床疗效,而长节段的固定面临手术创伤大、费用高、术后腰椎活动度减小、邻近节段退变加速等问题,本文将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 在国内肩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量在不断增长,但目前还没有多中心研究提供肩关节置换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证据。本研究的目的 即评价国内肩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短期效果,并探讨与此相关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