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幼鱼对慢性拥挤胁迫的生长、摄食及行为反应

来源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hao0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通过设置低、中、高三个密度组(1g/L、4g/L、8g/L),经过40d的养殖试验研究慢性拥挤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生长、摄食及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慢性拥挤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的生长和摄食有显著的影响,体重、体重特定生长率、体长特定生长率、日增重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显著降低,净增重随养殖密度的升高而升高,条件系数的变化幅度随养殖密度的升高而减小。慢性拥挤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的行为也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表现为呼吸频率、摆尾频率和游动速度显著加快等应急行为。
其他文献
通过对人工授精和培育(22℃恒温环境)的矛形田中鳑鲏早期仔鱼的观察,描述了其早期发育的形态特征.矛形田中鳑鲏初孵仔鱼的平均体长为4.19mm(4.01~4.52mm),至孵化后21日龄仔鱼均有卵黄囊存在,4-6日龄仔鱼为前弯曲期仔鱼,7-18日龄为弯曲期仔鱼,19-20日龄为后弯曲期仔鱼.背鳍、尾鳍、臀鳍和胸鳍的鳍条脉络出现时间分别为13日龄、10日龄、12日龄和17日龄,并在16日龄臀鳍鳍基清晰
为了解香溪河鱼类群落结构现状,2011-2012年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的鱼类资源经行了四季调查,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聚类分析、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等参数与方法,分析了香溪河的鱼类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及优势度的时空变化。调查期间共记录鱼类39种,隶属于5目9科,其中香溪河鱼类群落的数量优势度曲线均高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W统计值均为负值,鱼类群落结构处于严重干扰的状态。建议在减少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的情况
本文是对文山州喀斯特珍稀洞穴鱼类调查研究工作的初步总结,经过前后约20年的调查研究,共发现文山州喀斯特珍稀洞穴鱼类10种,其中金线鲃7种,盘口鲮属1种,高原鳅属1种,细头鳅属1种。在10种洞穴鱼类中7种仅在文山州发现,鹰喙角金线鲃、丘北盲高原鳅更是中国南方喀斯特最珍稀特有盲鱼。细头鳅属为中国特有云南独有的一个属,由于异龙湖干涸,使该属种绝灭。圭山细头鳅的发现,证明该属尚有生存物种,其科学意义极大。
利用基于电子探针(EPMA)的耳石Sr∶Ca比和Sr含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江口水域四种鱼类(刀鲚、凤鲚、黄鱼及长吻鮠)的生活履历及生活史型。结果发现,刀鲚个体中存在淡海水洄游性个体和出生并生活于河口或近海的个体两种生活史型。凤鲚中也有出生并生活于河口水域的个体和出生于河口或近海水域,周期性地迁徙于二者之间的个体两种生活史型。带鱼和长吻鮠则分别表现出其个体均一的近海和淡水生活史履历。结果同时证实了鱼类
2010-2011年调查结果显示,覆盖整个东江源头区的12个采样点收集和鉴定的鱼类标本共计7目18科56属74种。东江源头区域鱼类群落以杂食性、定居性、中下层和底栖种类为主,从G-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s均匀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看,东江源头区域的鱼类群落多样性较历史时期有所增加,源头河段丰水期和平水期的鱼类群落多样性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研究于2010年7月至10月结合稳定同位素技术(13C和15N)和肠道内含物分析技术分析了示范区内鱼类的食物来源及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在以沉水植物为主要初级生产力的五里湖生态修复区食物网中,浮游植物是浮游动物食性鱼类(似鲛)和杂食性鱼类幼鱼的主要碳源来源;而杂食性鱼类成鱼和肉食性鱼类(间接利用)的碳源主要来自沉水植物。肉食性鱼类主要以虾为食,而小型鱼类对肉食性鱼类的碳源贡献率较低。同时,通过Is
本文基于2007-2012年赤水河合江县、赤水市和赤水镇三个江段的渔获物调查数据,应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对赤水河鱼类群落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调查期间共出现鱼类131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9种。相似性分析显示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差异显著,合江县和赤水市江段鱼类群落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而赤水镇江段群落季节变化不明显。ABC曲线显示三个江段春季鱼类群落的数量优势度曲线在生物量优势度曲线
本研究通过对实验室构建的大黄鱼性腺EST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msl1和msl2的部分基因片段,同时根据NCBI数据库中己有的其他物种msl2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的方法扩增获得msl2的基因片段。进而利用SMART-RACE技术克隆获得大黄鱼msl1基因Lc-msl1和Lc-msl2和Lc-msl3的全长cDNA序列,对Lc-msls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在上述结果的
2010年3月-2011年3月对兴凯湖外来大银鱼种群生活史进行了周年逐月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兴凯湖外来大银鱼为一年生鱼类,繁殖后死亡,未发现2年生个体;大银鱼的繁殖季节在12月至翌年5月,繁殖高峰期在1月。逐月性腺显微观察结合组织切片分析表明,兴凯湖大银鱼性腺发育为异步发育,但行一次性产卵。自7月始至翌年1月大银鱼种群体长分布逐渐呈现双峰式型,自2月始群体体长分布不呈现双式型,群体主要由小群组雄性个
本研究以广泛分布的鲤鱼幼鱼为对象,在25.0±1.0℃下,分别测量36尾实验鱼的标准代谢率.然后,每尾鱼逐一对应的测定其特殊动力作用、自发性运动、临界游泳速度以及活跃代谢率.研究表明:标准代谢率越高的个体,一般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消化食物的能力,这可能是它们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