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外来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兼及“译借词”术语系统的规范命名

来源 :教育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s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在中外语言文化接触影响的历史背景下,以汉外外来词比较研究为基点,对汉语外采词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外来词”概念的局限性,“意译词”的归属,回借“日语汉字词”的属性和汉外外来词数量相差悬殊及其归因不当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用汉语“译借词”的概念统括汉语中源自外族语言和文化的全部译词和借用词,并对汉语“译借词”的术语系统进行更为科学的层级划分和规范命名。
其他文献
我国基本的语言状况是:汉语文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文是民族地区通用的语言文字。目前使用的12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根据语言使用功能大致可以分为3个等级或类别:1)有传统文字并且在全民族地区通用的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等5种语言,它们在本民族地区的各种社会领域可以充分地使用,其民族总人口2300多万人;2)1949年以后政府帮助创制或改革文字的壮语等12个少数民族语言和虽然有
论文分三大部分,即母语问题、国际语言问题和多语问题。关于香港的母语教学政策,作者认为,关键在于是否对多语方案再作肯定。英语有多面性,我们要按我们的需要善加利用。坚持母语教学政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修订,但原定的精神和原则不应改变。对语言文字的使用和规范进行最低限度的、必要的法律和行政干预是合理的、可行的。关于国际语言怎样发展,作者认为,连英语民族的机构也没有把握,它们觉得有些“大”语言起来和英
本文介绍四年多来台湾民进党执政当局出台的一系列“台独”语文政策及其所引发的争议。语言政策包括计划让英语成为“第二官方语言”,制定“语言平等法”和“语言发展法”,废止“国语推行办法”,实施“乡土语言教学”;拼音政策包括取消汉语拼音作为中文译音符号,通过“通用拼音”,拟订“台语”文字,等等。其核心是要以“台语”取代“国语”,以“台语”文字取代汉字。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各项语言政策的推行,新加坡华人社会正发生明显的语言易位现象。在语言移位的过程中,新加坡华族社群族群认同呈现转移趋势。中国与新加坡在语言环境和语言政策上有一定的共性,新加坡实施各项语言政策的成就和困惑都将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语言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社会将语言权分为群体语言权与个体语言权,个体语言权一般包括语言的学习、使用、传播权。本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个体语言权应该包括语言接受权的观点,即公民在自己的国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有接受母语或国家通用语言的权利,而这种权利不应以任何理由被剥夺。
本文分几个部分论述语言规范与语言生活的多样化。第一部分是导论,论述语言规范的重要性,并强调语言规范化工作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语言规范应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第二部分介绍和剖析当今国内外社会中语言生活多样化的各种表现。第三部分论述语言生活多样化和语言规范化的关系,提出结合语言生活多样化的情况开展语言规范化工作的几点意见。第四部分论述在发展中,在动态中进行语言规范化的问题。最后是几句结语,提出要多做
本文主要讨论导游辞作为通语语体所具有的兼容性、二重性等特定语体特征、通语语体特征制约下的导游辞的规范要求以及处理导游辞语言规范化、言语规范化与言语得体性的关系等问题。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地名普查工作,基本上弄清了我国地名的基本情况。在调查少数民族语地名时,地名规范化工作尤其是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译规范化工作,由于汉字译写和音译转写的需要变得突出起来。本文列举了傣语地名汉译中的各种不规范现象,提出了规范傣语地名不规范现象的原则和各种措施。
本文从语言文字通用规范标准和专用规范标准的特点及关系入手,探讨了信息处理与语文教学两个领域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特点,提出了两个领域规范标准关系的处理原则:协调一致,求同存异;同时还提出了学理与俗实的取舍原则:尽量遵循学理,适当照顾俗实。
虽然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所用汉字是独立于中国汉字的另一种文字,但无可辩驳的事实从许多方面可以证明,日本所用汉字不但基本上来自汉语和中国汉字,而且从属于中国的传统汉字系统。本文介绍了日本所用汉字的类型和属性,浅谈了日本用字的汉语“转型”和转型规划对象的认定,探讨了转型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