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及南海北部地区面波成像研究

来源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a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南地区主要是指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中国南部的大陆及邻海区域.主体是由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两个微陆块在新元古代晚期碰撞拼合形成的.由于构造演化历史复杂,迄今对扬子和华夏块体的西南段分界,雪峰山造山带的构造属性,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张裂类型等尚存在较大争议,地震学成像结果可为上述基本科学问题提供相对可靠的深部约束.本研究开展了华南大陆及南海北部地区瑞利面波层析成像研究。瑞利波群速度图像及S波速度结构反演结果,揭示了扬子块体、华夏块体、南海北部陆缘以及南海海盆等典型构造部位壳幔速度结构与分层特征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①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差异显著,扬子块体岩石圈厚度大于150km,华夏块体岩石圈厚度为80-lOOkm,扬子块体的地壳和岩石圈厚度均大于华夏块体,扬子块体上地幔顶部速度较低,且在雪峰山造山带下方岩石圈厚度发生过渡和转换,同时在雪峰山造山带内部岩石圈速度存在一个自西向东的变化;②南海海盆速度较高,很好地勾勒出了海盆的轮廓,南海海盆岩石圈厚度为60-80km;③南海北部陆缘地带且形态相对完整,表现为非火山型大陆边缘的特征;南海海盆地幔速度较高以及软流圈内低速不明显,表现为一个己停止扩张的年轻海盆的结构特征。
其他文献
本研究揭示了表层和重力剖面沉积物优势微生物菌群结构的演替现象。归属于Proteobacteria(变形门菌)的硫酸盐还原菌大量富集,主要优势降解菌从烷烃降解菌演替为芳烃降解菌。以上结果共同显示大连湾溢油在沉降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微生物降解潜力。
稀有气体地球化学已运用于地球深部物质及天体陨石研究,随着测量技术的进步,在天然气中也开始逐渐应用.本研究使用目前最先进的稀有气体质谱仪(Wang et al.,2013)对中国东部松辽盆地中深部天然气的稀有气体全组分丰度及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明确了断陷盆地稀有气体的组成特征,取得了以下认识:盆地内天然气中稀有气体的丰度值按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He2.87×10-4、Ne2.39×10-4、Ar
烃源岩热演化主要是基质被逐渐压实和有机质不断发生热降解、形成油气并最终变为石墨的过程.经典的蒂索生烃模式(Tissot et al.,1978)宏观表述了有机质在温度作用下,发生从生烃到破坏的一般过程,但没有具体说明热演化高~过成熟阶段,气态烃的物质来源以及干酪根和液态烃对高~过成熟阶段气态烃生成的量化贡献.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油气在"液态窗"阶段发生排烃以后,仍然有可观数量的液态烃滞留
蓬莱9-1油田位于庙西北凸起上,该凸起被渤东凹陷和庙西凹陷所包围,具有"双凹供烃、凸起聚烃,两凹夹一凸"的优越成藏背景,是该区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域.目前的勘探开发表明,该构造上发育有中生界花岗岩潜山、新近系馆陶组以及明化镇组三套含油层系,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到了2.23亿方,是中海石油近10年来的最大勘探发现之一.渤东凹陷及庙西凹陷发育有沙三段、沙一段及东三段三套烃源岩,蓬莱9-1构造的潜山原油和
基于海洋沉积确定的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早期(约33.5Ma)的气候过渡期是新生代全球性气候事件,但长期以来相关的陆相沉积记录研究则比较缺乏.本文对形成于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早期的茂名油柑窝组油页岩岩心样品进行了有机质丰度、烃类组成、单烃碳同位素组成等分析,以期研究低纬度陆相沉积有机质对第三系E-O气候过渡期的响应.结果显示,油柑窝组油页岩处于未成熟到低成熟阶段,且其氢指数HI绝大多数均>700mg/g
通过对祁连山木里盆地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测井,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得出含天然气水合物层段的物性特征表现为低密度、高电阻率、中低速度(相对围岩)、自然伽马值相对有所降低等.地震响应特征为:中、低频率,中、弱振幅,且杂乱无章等.利用AVO烃类检测方法对木里盆地潜在的天然气水合物可能存在的范围进行了预测,为后续钻探部署提供依据。
区域震相Sn波在Moho面之下的上地幔顶部传播,常被用于调查上地幔顶部的S波速度和衰减.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和挤压形成青藏高原。几乎所有陆陆碰撞与高原形成的动力学模型都会产生强烈的热运动。这一变化不仅支配着地壳一上地幔物质流动的模式,同时也会影响地震波速度和衰减的变化。因此,研究上地幔顶部Sn波的衰减有可能为青藏高原地区板块碰撞提供一定的约束。本研究收集了青藏高原地区的三分量地震波形资料。使用哈
火山沉积型硼矿是一种重要的硼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发育在第三纪含硼蒸发岩湖相沉积层和火山岩互层的二元结构单元中.与围岩相比,硼矿具有低密度、高电阻率的特点,这为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硼矿提供了依据.为了探测火山沉积型硼矿存在的地球物理异常,分析其地球物理响应模式,在西藏阿里地区的雄巴乡进行了高精度的重力探测.通过对重力异常资料的分析,获得了该地区的构造特征、断裂体系、沉积单元以及火成岩的分布与火山沉积型
利用蒙古中南部地区流动台站记录的Lg波形研究该地区地壳的Lg Q0值横向变化.Lg波是近震最为突出的高频震相(f>0.2Hz),其群速度大约为3.5km/s.通常在大陆地壳中传播,被认为是大陆地壳内高阶Rayleigh面波的叠加或者是地壳传播的多次反射S导波.Lg波振幅衰减对地壳介质非常敏感.利用SAC在一个群速度为2.9-3.6km/s的时间窗口对地震波形进行人工挑选.同时采用RTS(Rever
青藏高原是大约50Ma以来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汇聚、地壳增厚、地表隆升形成的.在这种持续的近南北向的挤压环境下,高原中部广泛发育着很多代表拉张作用的正断层和东向逃逸的共轭走滑断层,同时该区域也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直接作用的区域.为了认识高原深部构造与地表拉张构造之间的关系,建立印度岩石圈俯冲板片与浅表响应的联系,探究不同深度层次地球物理特征之间的动力学关系.笔者在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共布设了53台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