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垂直肌蒂型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比较研究

来源 :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jie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应用三种垂直肌蒂型颈阔肌肌皮瓣(Vertial platysma myocutaneous flap,VPMF)修复口腔癌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对手术效果及远期功能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为提高VPMF 应用的效果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在2011年2月至2015年12月间,我科诊治的68例Ⅰ/Ⅱ期口腔癌患者(T1、T2 期,临床无颈淋巴结转移)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术中行保留肌蒂部皮肤的VPMF 修复软组织缺损.三种VPMF 分别采用:围裙式切口、MacFee 切口隧道式及T 型切口制取.按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综合评价体系对研究对象于术前、术后进行外形和功能的评估. 研究结果:分别有28例、22例和18例患者接受围裙式切口、MacFee 切口隧道式及T 型切口制取的保留肌蒂部皮肤的VPMF 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缺损.采用围裙式切口制取的VPMF有26例皮瓣存活,2例部分坏死.MacFee 切口隧道式VPMF 术后有20例皮瓣存活,2例出现部分坏死.采用T 型切口制取的VPMF 有15例皮瓣存活,3例出现部分坏死.术后皮瓣的存活率分别为92.9%,90.9%和83.3%.有3例采用围裙式切口和1例采用MacFee 切口制取的VPMF 出现伤口愈合障碍.MacFee 切口隧道式VPMF在远期有最好的术区外形,而采用T 型切口制取的VPMF 术区的瘢痕最为明显. 研究结论:VPMF 是修复中、小型口腔癌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理想的复合组织瓣.在对较大型的颊癌术后缺损或口底术后缺损修复时,推荐采用MacFee 切口隧道式VPMF和围裙式切口制取的VPMF.而T 型切口制取的VPMF可用于修复较小型的口内软组织缺损,特别是舌缘的软组织缺损.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分析总结原发性唾液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我院、病理确诊为唾液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复查,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 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82例患者,平均年龄56 岁(8月-91 岁),男∶女=1∶1.92.其中96.3%(79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以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研究目的:上臂内侧皮瓣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初步探讨上臂内侧皮瓣用于修复口腔颌面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6年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上臂内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患者5例,随访时间12—24 个月。采用华盛顿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密切记录术前及术后供区感觉运动功能。 研究结果:4例(4/5,80%)患者成功进行上臂内侧皮瓣修
研究目的:颌骨肿瘤切除术后颌骨及面中下份缺损的修复重建对传统外科是一个挑战,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计算机虚拟手术辅助设计的腓骨瓣三维精确修复上下颌骨缺损,并与传统外科手术比较手术后的效果. 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计算机虚拟手术辅助设计的18例上颌骨或面中份、21例下颌骨或牙龈肿瘤切除及术后缺损的腓骨瓣重建上下颌骨缺损,同时另外30例患者采用非计算机辅助的传统手术方式.计算机辅助手术组采用Prop
研究目的:颊部全层缺损是口腔颌面外科术后修复难点之一,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及游离前臂皮瓣是最常用的选择,近年来更多学者倾向于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但是,目前缺乏两个皮瓣修复术后功能恢复以及供区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评价.本研究旨在比较颊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颊部全层缺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及游离前臂皮瓣修复的颊面部临床效果及供区并发症的评价. 研究方法:自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45例颊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颊
研究目的:探究基于大鼠颌下腺脱细胞支架构建组织工程涎腺的策略及可行性。 研究方法:建立大鼠颌下腺静脉及导管双重插管,利用SDS、TritonX-100、胰蛋白酶及冻融循环等手段的不同组合制备颌下腺脱细胞支架,比较分析不同方法制备脱细胞支架的三维结构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存留情况;利用体外培养的颌下腺细胞、脂肪干细胞及两者共培养诱导后的脂肪干细胞经导管插管行脱细胞支架再细胞化后,接入灌注系统于体外培养3、
研究目的:血管化是骨重建中关键的一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复合内皮祖细胞(EPC)构建的MSCs/EPC复合体可明显促进骨再生修复能力;3D 打印生物玻璃(AP40 mod)在人体内能够与骨直接形成化学结合并且可以改变本身结构、形态以及原始组成从而满足不同植入环境的要求.本实验用MSCs/EPC复合AP40 mod 修复兔下颌骨缺损,旨在探讨AP40 mod的成骨、成血管能力以期为大段骨缺
研究目的:通过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在伴有不同异常增生程度的口腔白斑中的表达,以探讨HLA-G 抗原表达改变后其局部免疫状态的变化,以及与口腔白斑发生的关系. 研究方法:应用HLA-G 特异性单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蛋白表达水平检测32例正常口腔黏膜、52例口腔白斑、31例口腔鳞癌内HLA-G 抗原的表达. 研究结果:伴有重度异常增生的口腔白斑与口腔鳞癌内HLA-G 抗原的表达显
研究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SCIP)皮瓣在舌癌术后舌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 研究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0 名舌癌患者,行舌癌根治术后同期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半侧舌缺损,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及术后3 个月供受区功能的评价。 研究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存活,术后3 个月受区舌体外形丰满,吞咽及语言功能恢复良好,并且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瘢痕隐蔽,无功
研究目的:研究发病年龄对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jrgrens syndrome,pSS)患者口腔临床症状和血清学特征的影响。 研究方法:该回顾性研究包括123 名患者。这些患者全部满足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的欧美联合诊断标准(2002年版)依据患者的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以下2 组:第l 组,年轻组(发病年龄≤40岁);第2 组,年长组(发病年龄>40 岁)。口腔临床症状、血清学特征、口
研究目的:探讨应用鼻唇沟"微笑"切口入路进行后颊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并评价其临床效果. 研究方法:2016年8月~2017年3月,选取23例后颊癌患者,完成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在口角外1cm 处的鼻唇沟内设计切口线,呈弧形,向上至鼻翼外下缘,向下与颈淋巴清扫术切口连续.通过该切口,在遵循肿瘤整体切除的原则下显露、扩大切除原发灶,并修复重建组织缺损,术中评估该切口入路对原发灶的显露范围及手术操作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