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9671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骨科自2014年5月至今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23例患者,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合并疾患的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进行分析总结。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3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平均56.6岁(45-70),主要责任节段分布:C3/410例,C4/520例,C5/66例C6/70例.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后的转归.方法 将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治疗的107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男60例,女47例;年龄16~60岁(39.9±14.3岁);病程3d~10年(16.9±21.0个月);突出节段L3/46例,L4/546例,L5/S155例.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治疗3~6个月无效或治疗过程中出现症状进行性加重、伴马尾神经症状者采
目的:评价后路带线锚钉单开门联合前路显微镜辅助椎体次全切除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整理2013-12~2015-02间行后路带线锚钉实施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前路显微镜辅助椎体次全切除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例8例,其中男6例,女2例。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骨科患者健康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成立品管圈组织,确定品管圈主题,制定活动计划,对骨科患者健康教育质量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具体实施方案:组建功能康复、压疮管理、静脉治疗、安全管理4个品管圈。每个品管圈5人,无交叉参加。
目的 构建含U6和CMV双启动子的重组腺相关病毒骨架质粒,以便于包装含有nogo基因RNA干扰片段和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的腺相关病毒,为脊髓损伤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目的 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观察对比同种异体组织与自体移植物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疗效与差异",以确定同种异体组织重建关节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意义。方法 针对我院2012-2015年以来收治的20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病人分为两组(A、B),采用临床手术干预治疗:对A组(10 例)患者行关节镜下双隧道自体半腱肌腱重建术;对B组(10 例)患者行关节镜下双隧道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术,手术在关节镜引导下进行,分
目的:运用1H-NMR技术及PCA、OSC-PLS-DA等计算机模式识别方法,分析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和骨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关节液及病变滑膜组织的全代谢指纹图谱,寻求特征性的代谢产物和生物学标志,并定量分析两者的差异性代谢产物,探讨其代谢机制及代谢途径的差异,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方向,并为寻求早期诊断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新方法和帮助判断其预后的新指标提供思路。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腰部退变导致的足下垂的机制和预后因素。方法:作者回顾性的调查了117例由于髓核突出或腰椎管狭窄导致的足下垂。这些患者的手工测试胫骨前肌的得分在0到3之间。分析足下垂的机制和是否术前胫骨前肌和拇长伸肌的强度、年龄、性别、糖尿病等为术后胫骨前肌恢复的预后因素。
目的:探讨个性化宣教方式对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方法:将全科6个责任组的60例患者按照前3组分为对照组(30例)和后3组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健康教育以常规的健康宣教形式进行,即科室定制的常规宣教资料进行纸质版发放,患者自行学习,不懂的责任护士给予讲解;实验组除常规的健康宣教形式外加个性化健康教育,由责任组以表格及问答的形式进行面对面健康知识宣教。
[目的]检测9例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multipleexostoses,HME)患儿及其家属的EXT1基因突变情况,以探讨其与该疾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的9例HME患儿病历资料,并15例患儿家属资料,通过RT-PCR及直接测序法检测患儿及家属血液中EXT1基因全部11个外显子基因突变情况,做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