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有机物影响银纳米粒子的细胞摄入与细胞毒性研究

来源 :NCEC2019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mAir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合成的工程纳米颗粒进入环境后与环境中的天然有机物(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作用,这将会改变纳米颗粒的表面特征、尺寸和形貌等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影响其生物毒理效应。
其他文献
Microplastics(<5mm)have intrinsic trait such as lesser density,hydrophobic surface,and high surface/volume ratio,that are able to be microbial colonization areas and hotpots of organic carbon transfor
会议
塑料污染已成了农业土壤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农业土壤微塑料污染也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了解微塑料在农业土壤中的行为及其影响机制,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的风险管控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具有意义[1]。表面活性剂在水体和土壤中普遍存在[2]。
近年来,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成为不可忽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海洋中的微塑料会与海洋生物相互作用,如被海洋动物摄入,对其造成物理损伤或生化毒性;与浮游植物形成团聚物,影响其生长和光合作用等,从而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水体中微塑料不可避免地会与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溶解有机质(NOM)发生相互作用[1],影响其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归趋及毒性.本文利用超滤离心法[2],从长白山泥炭土提取的腐殖酸(HA)中分离重均分子量为2.3 kD(HA5)、3.14kD(HA4)、4.19 kD(HA3)、7.6 kD(HA2)和20.9 kD(HA1)五个组分.
塑料制品进入海洋后经降解作用形成粒径<5mm的微塑料颗粒。现有的研究表明,微塑料的存在对于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珊瑚礁有危害作用[1]。目前为止,关于珊瑚礁区微塑料的报道较匮乏。因此,课题组对南海珊瑚礁区(西沙群岛、南沙群岛、鹿回头、涠洲岛)的微塑料赋存情况展开了研究。
纳米银和纳米二氧化钛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不可避免地导致它们进入环境中[1,2]。目前为止,关于纳米银和纳米钛在真实水环境中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的研究还很有限。
随着多壁碳纳米管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将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带来潜在的生态风险。除自身风险外,多壁碳纳米管将与共存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其复合生态毒性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ZnO nanoparticles(NPs)are studied as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alleviate Zn deficiency in human diet due to their specia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However,information for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in NP
石墨烯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已实现工业化生产,随着产量和使用的不断增加,石墨烯不可避免会进入环境,成为潜在的污染物。石墨烯在水环境中迁移性强[1],会被鱼类摄食,产生累积和毒性效应[2]。
黑磷纳米片(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BPNS)是由折叠的层状磷片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剥离成多层甚至单层的超薄二维纳米片,是一种新型二维纳米材料,其能隙变化从0.3 eV(堆叠)到2.0 eV(单层)不等,吸收带跨越整个紫外到近红外区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