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宇教授对仲景方证对应与合方思想的临证应用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新宇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知名中医专家,对仲景学说有着深入的研究,在经方的使用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在总结陈新宇教授对其常用经方的理解与使用经验的基础上,探讨经方方证对应与合方思想对于临床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经穴电测量与诊断,是传统中医学现代化的突破口。但目前,基本概念混乱,实验结果相互矛盾,对许多经络现象不能解释。这是经络电测量的主要问题。它使得中医经络诊断客观化成为泡影,也影响人们认识经络学说的科学内涵。本文对三个热点议题进行了讨论和澄清,指出了一个物理学低级错误。作者认为,良导络测量方法,已经走到了历史尽头。必须跟上无线电电子学的步伐。作者对全新的实验平台作了尝试,取得了一点初步结果。
如今,人类在干细胞治疗领域已取得多个方面重大进展,其中研究的最多的就是胚胎干细胞和骨髓多能干细胞,而在临床实际中,获得国家批准使用的则只有针对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的卵巢之中可能同样存在着生殖干细胞(germline stem cells,GSCs)。哺乳动物卵巢内存在GSCs的理论一经提出便遭到了科学界众多研究者的质疑,因为它颠覆了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
岭南地区湿热相搏,居民既有温热、暑湿外感,又挟痰瘀、虚损内伤,病兼热象,但临床诊断发热理论体系参差多异。笔者通过收集岭南医家诊治发热的医案,研究探讨其用药与辨证规律。结论:方药以清热燥湿与补气药为主体,渗湿与解表为辅,兼顾痰瘀、气结、食滞、燥屎;辨证以渴饮与否作为重要依据,符合岭南湿热阻遏,气阳两虚,阳浮于外、虚损子内的病机特点。
从《伤寒论》全貌来看,绝大多数条文没有明确的证名诊断,因此有必要对该书辨证涉及的实质内容进行探讨。仲景以"病"为纲,以方证为目,目分属于纲。《伤寒论》中"病"是广义层次上的"证",该书之"病"与"证"属于中医证的范畴,两者无本质区别。为便于后人学习及指导临床应用,本文"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成证名"的证素辨证对三阳三阴病证进行研究。
三阳三阴辨证是《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方法与体系,是辨证的纲领与论治的准则。历代医家认为三阳三阴辨证理论基础源于《周易》、《内经》相关理论、中国传统文化,然笔者认为可从哲学基础之阴阳五行及医学基础之《内经》、《难经》两方面来认识与阐发。理论基础研究是正确认识事物规律的基石,避开理论基础研究就难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因此,正确认识和掌握三阳三阴辨证(后世俗称"六经辩证")的理论基础,具有深远意义。
目的 编制中医问诊诊断的软件程序。方法 整理问诊文献,结合临床流调结果及专家意见,建立中医问诊诊断数据库,编制计算机程序,构建计算机问诊识别模型。结果 该软件程序揭示了中医的证型和症状分布的内在规律,可用于临床诊断疾病。结论 该软件设计可用于指导中医临床辨证。
会议
目前中医病历书写采用中西医病名对照诊断的模式,可以分为中医诊断、中医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及诊断依据。这种诊断模式规范了中医病历的书写,促进了中医诊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很多中医病名的诊断及治疗与临床存在矛盾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鸡鸣散是一首治疗寒湿脚气的要方,在临床运用的过程中,由于服药时间未按方后注中的时间服用,导致未能效如桴鼓。由此反思读书时一定要重视方后的医嘱,这对临床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运用方剂时一定要回归原文,不管是用药剂量,还是药物配伍比例,都要体现原方的宗旨。
《伤寒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具有完整系统的中医临床医学经典著作。由于其具有独特而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和"百试百效"的方剂,因此被誉为"医门之规绳,治病之宗本"。本文从初学者和临床实际运用的角度探讨了《伤寒论》中丰富、科学的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