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主应力影响因素参数指标潜在问题分析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体强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室内实验,获取强度参数的方法又多基于直剪试验和常规三轴试验,这两种方法虽然简单实用,但难以考虑中主应力对强度参数的影响。因此,一些经典研究成果多利用真三轴试验,引入衡量中主应力影响程度的参数指标(如b参数)来研究中主应力影响,但却少有考虑其潜在问题的。如果不分析此类指标的适应条件和隐含的假设,则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会带有局限性和潜在的不合理性。
其他文献
顺层边坡是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也是较容易产生破坏的一类边坡,其失稳问题一直是工程界极为瞩目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软弱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包括物质组成、充填厚度等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地下水的存在,不仅改变了边坡的受力状态,而且造成了结构面力学性质的恶化,是边坡失稳的诱发因素。在地下水的作用下,结构面剪切破坏的摩擦系数是一个变量,即随着含水量的增加,m不断减小时,f值迅速下降。充填物质软化后,剪切
提出了关于应变软化介质的L-S本构关系曲线,分析了L-S本构关系曲线的性质,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L-S曲线能较好的适应性。考虑平面滑动斜坡滑带介质的应变软化力学属性,用突变理论建立了一个尖点突变模型。研究发现,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式(22)表示的系统突变条件越容易满足,导致斜坡失稳的危险性增大,这也是降雨情况下斜坡容易失稳的根本原因所在。
从2003年10月─2005年1月对青藏铁路北麓河道渣层下地温与热流进行了监测。地温监测结果表明:道渣层的铺设可有效降低其下部路基填土的年平均温度,减小年较差,有利于路堤以下多年冻土的保护。热流监测数据表明,在道渣层以下土体年放热量大于吸热量,处于放热状态。综合分析表明:青藏铁路道渣层夏季主要由于其导热系数较小,热量不能及时向下传递,加上较小的容积热容导致表面升温快,增加了长波辐射、空气对流放热作
针对太原地区近年来常用的几种地基处理工艺和随着城市新区的发展而在工程实践中遇到涉及质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希望通过讨论引起有关技术人员的重视,更好地合理地发挥工艺效果和设计,适应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钢管桩工程规模为国内罕见,均为超长、超大直径斜桩。杭州湾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潮差大,水流急,地质条件复杂,桩基必须穿越厚而密实的砂层,沉桩环境复杂,这些给钢管桩沉桩带来了难题。首先给出了超长、超大直径钢管桩的设计要点以及沉桩施工的难点,接着阐述了沉桩设备选择和沉桩定位技术,并分析了沉桩过程中碰到的若干技术难题及其处理措施。强潮海湾大直径超长钢管桩沉桩技术难题的解决措施将为今后海中
通过大比例模型试验、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得出大底盘高层建筑地基反力和变形特征。大底盘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变形规律是以每个单体高层建筑为沉降中心,沿裙楼方向逐渐减小,高层建筑荷载影响的最大范围为3跨(跨距为6~8m)。大底盘高层建筑的地基反力特征是沿高层建筑范围向外逐渐减小,靠近高层建筑1跨的地基反力与高层建筑的平均反力接近。大底盘高层建筑基础变形应按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进行分析,控制基础挠曲度
通过爆破模拟地震动的现场试验测试,研究了强震引发黄土震陷时桩基负摩阻力的基本特征。试验场地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李家湾村北李家湾坪南缘。场地中布置试桩2根,各长20m,每根试桩内按2m间距对称植入钢筋应力计20个;布设144个震陷观测点与17个地震计,分别观测场地震陷与强地面运动。地震动由15组炸药微差延时爆破模拟生成,平均峰值加速度设计值约450gal。爆破实施后,观测持续了11d。在此期间,负摩阻力
滑坡治理动态设计法是一种施工时不断根据新了解的边坡信息对原有设计进行补充、修改的设计方法,理论上具有可靠、安全、经济等优点,但由于在设计理论和一些关键技术上缺乏研究,这一方法难以在工程中推广。在总结滑坡治理动态设计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滑坡治理动态设计的设计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思路。
研究了采用硫铝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并添加含有高铝成分等促进水泥水化的矿物外加剂的新型水泥基复合胶凝材料。利用多种胶凝材料复合后产生的化学激活诱导效应和材料颗粒的形貌效应,使复合胶凝材料具有初凝结时间适中、快硬早强(2h抗压强度即可达15MPa)、大流动度、长期强度好的特点。同时满足泵送、喷射、灌浆的作业要求,有效提高工程灾害的快速抢修排险施工效率。
宁夏同心县某住宅楼建造在没有经过处理的Ⅲ-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由于紧邻建筑物北侧的排水井未做任何防水措施,致使地基浸水导致建筑物整体向北倾斜和墙体严重开裂,短期内沉降无终止趋向,严重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对该工程事故的原因、监测结果、场地的黄土湿陷特征、房屋整体倾斜的趋势以及沉降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