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南黄土区低降速带地震信号衰减规律

来源 :中国石油学会2008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88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西南黄土地震勘探是一个世界性技术难题,造成该难题的最关键因素是之一黄土区低降速带对地震信号的严重衰减.目前,关于黄土覆盖区地震信号衰减规律分析方法的研究至今没有见到报道.为此,针对塔西南盆地柯东构造黄土区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黄土区低降速带地震信号衰减规律分析方法,研究了吸收衰减规律,为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依据.
其他文献
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中,地震数据采集是唯一能集中体现"地球物理"这一实际理念的过程.本文分析了目前地震采集中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地震子波具有可控性和可观测性。地震数据采集接收系统——采集站、检波器及其与地表的耦合是制约采集精度提高的瓶颈,进一步优化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是地震勘探技术取得突破的关键.
辽河外围盆地地表为丘陵和沙漠,地震资料信噪比很低,地下主要目的层断裂发育,沉积条件差,地震资料多次波发育,针对外围盆地采集难点,我们在激发、接收及观测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SCORPION仪器抗雷击和抗干扰能力差,该仪器在生产应用中出现采集站报警排列不稳定现象,本文对此现象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有利于提高SCORPION仪器的生产效率.
地震电缆维修在野外生产中十分重要,提高维修水平成为关键问题,关系到生产的进度.本文介绍一种我们自主研发的高精度电缆维修仪,查找故障的精度达到1ms以内,实际应用中大大提高了电缆维修的能力,极具推广价值。
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是近几年为了满足高精度油气勘探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与传统地震采集技术相比较,高密度技术从地震全波场无损采样出发,具有点激发、高密度不组合点接收及高覆盖采集的特点,它充分照顾了有效波及干扰波对空间采样的要求,并很好地发挥了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去噪及组合叠加功能,能够同时既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又能有效地提高分辨率.在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目前的
"采集脚印"是由于施工不当而引起的地震噪声.由于观测系统设计不当而产生的规则"采集脚印",常常构成各种属性分析中的解释陷阱,从而严重影响资料的合理使用.本文在物理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采集脚印"进行了本质分析,通过物理模型的认识再到实际三维地震野外采集验证,用实际资料证实了"采集脚印"的存在和对资料的影响.从而提出了抑制措施,对三维地震勘探野外采集施工方法选择具有借鉴作用.
根据在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地区地震地质特点,针对深层石炭系火山岩地震勘探开展采集、处理技术攻关,采用多种震源联合激发及子波一致性处理技术、观测系统优化技术、模型约束的三维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叠前去噪技术、火山岩特征保护技术、振幅保真的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四维去噪技术、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等技术措施,使该地区石炭系成像品质得到明显提高.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中古生界生烃条件好,尤其是下古生界为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但由于地表黄土塬疏松、巨厚,表层条件复杂,激发、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很低,限制了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的地震勘探步伐.延安地区三维地震采集项目是第一片黄土塬规则三维采集项目,在该项目技术研究中对于观测系统、激发和静校正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适合黄土塬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取得了较好的采集效果,也为类似地区
随着老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对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常规地震勘探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这个需求.2007年冀东油田在高南地区部署了40km2高密度空间采样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品质在二次常规三维采集的基础上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尤其在分辨率方面更是效果显著,资料的频带展宽了25Hz左右.本文针对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在该区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
在鄂尔多斯盆地巨厚黄土覆盖下的西缘逆冲断褶带地区地震勘探难度非常大.以往采集方法从单线发展到宽线采集,对压制各类复杂干扰,提高剖面信噪比,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但多线观测技术同时带来偏移成像精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我们采用双线小线距小道距错道接收,后续室内高密度三角面元叠加的采集的方法,不仅提高了西缘高陡复杂断裂带的成像效果,同时获得了具有较高信噪比的地震剖面,提高了该类复杂区的地震勘探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