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助腹腔镜脾大部切除术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组由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异常和压力持久增高而引起的综合怔,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临床所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约有20%是由门脉高压引起.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仍然是当今外科治疗的难题之一,该院自2004.3~2007.12在应用传统手术方法,行脾大部切除的基础上,改用行手助腹腔镜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残脾原位脾膜后固定及本网腰胸骨后自然分流术基18例,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结合本组病例做术式探讨。
其他文献
乳腺增生性疾病是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居乳腺疾病的首位。本病是与内分泌有关的慢性非炎症性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属祖国医学“乳癖”的范畴。以一侧或两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多数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且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而且本病是乳腺癌多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进行性和退行性病变,居乳腺疾病发病之首,占育龄妇女的40%,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生活节奏的增快,其发病率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患者偏重于保守治疗,中医药治疗该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提出对中药复方利乳康液(鹿角片、何首乌、牡砺、郁金等中药组成)治疗该病的作用机理已进行过一系列的探讨。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雌激素受体(ER),孕激
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与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既非炎症也非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本病属中医乳癖、乳中结核等范畴。目前中西医均诊断明确,但由于本病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了,故治疗极为棘手。西医治疗多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但副作用较大,且效果不尽人意;中医治疗本病虽疗效好,副作用小,但方法多种多样,方药应用也各不相同,重复性差,也不易
本文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症。研究结果显示:腹部手术多损伤中焦脾胃脉络,耗伤人体气血,并因刀伤而致血癖气滞,中焦气机不畅,脾胃运化失常,胃失和降而出现腹胀、饮食不下、呕吐等虚实夹杂之症。在辨证治疗上多采用补虚泻实的原则。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行气活血,消除术后癖滞,足三里并有补益气血的作用。中院、天枢为胃、大肠经之募穴,配以内关可调理中焦气机和胃降浊、消除胃胀呕吐等症
胃肠系统受自主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神经支配,胃癌根治手术可致部分肠神经系统支配被切断,消化道解剖关系改变,胃肠神经激素分泌和调节紊乱,致使胃肠动力、吸收和消化功能障碍,影响手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恢复。本研究根据胃癌手术后中医证型特点,通过辨证施治,应用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早期小肠内滴注,观察其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胃肠激素变化的干预。
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但术后残石率及复发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传统中药的日益重视,运用中医药治疗胆石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应用中药大黄灵仙汤治疗胆石症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进行报道。
胆囊结石中医诊断为胆石,在我国自然人群的患病率为10%以上可并发胆管感染、梗阻性黄疽、胰腺炎等,与胆管肿瘤亦密切相关.由于胆囊结石并发症较重,临床上发现胆囊结石,均主张以手术切除胆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的病人,多倾向于先保守治疗。本文提出运用广西中医学院唐乾利外科教授经验方大黄灵仙胶囊对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治疗,随访一年,现就治疗情况进行总结。
胆结石的成因至今未完全清楚。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慢性肝损伤与胆结石形成关系密切。但用实验方法证明慢性肝损伤与胆结石形成的相关性尚未见报道。本文即通过建立四氯化碳(CCL4)致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加用喂食含胆固醇饲料的方法建立慢性肝损伤胆结石模型,旨在初步探讨慢性肝损伤与胆结石形成的相关性。
在肝胆管结石的基础上发生的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是肝胆管结石的晚期表现之一,也是肝胆外科的难题。笔者提出于1993.1~2007.10年间,共治疗该类病人21例,疗效满意,结果表明:肝胆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是肝胆外科的难题之一,肝移植可能是该病的最终选择。
自1986年以来,笔者提出采用脾肺分流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137例,经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现就进行讨论其中包括本术式的优点、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