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主义”与和平主义——试论罗素的道德哲学与和平主义思想之关系

来源 :国务院学位办,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素的和平主义思想在20世纪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他和像他一样一批持有和平主义观点的科学家的推动下,20世纪的和平运动得以轰轰烈烈地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罗素的和平主义思想与其哲学思想,尤其是道德哲学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他提出的“中立主义”思想,既是一种追求真理的认识论,也是在道德领域、乃至在评判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一种方法论。他所认为的“中立”,就是不受各种先入之见和教条的干扰,经验地探究客观事实,按照事实进行思考、判断并采取行动。当然,这种“中立”近似于一个虚设的理想化状态,即使罗素本人也无法做到。本文根据罗素在其相关著作中提到并论述的“中立”概念,尝试分析了罗素提出这一概念的哲学基础,论述了它在伦理学和政治领域内的特殊涵义,并给以适当评判。
其他文献
法相唯识宗作为佛教哲学的一大宗派,曾在南北朝时期初传入华,继而有唐玄奘自印度再次传入中土,曾盛极一时.唐玄奘因此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被梁启超称为"千古学者之模范",被鲁迅颂为"中国人的脊梁"之一.但是,其开创的学术事业,好景不长,仅三、四十年光景,就折入了一道曲折的发展路径.本文拟从唯识学从唐代入华、经由宋明时代的演变、直至近代复兴的历史命运,集中讨论唯识学及其佛教信仰的变迁.本文认为,中
本文对唐代法相唯识学派,尤其是二祖淄州慧沼的佛性说进行了剖析,并指出其主要是站在玄奘传来的五性各别说的立场这一事实.而在慧沼之前,慈恩基和新罗圆测已从五性各别的立场出发,提出了法相唯识学派的佛性理论,即理行二佛性说.慧沼则在此基础上将佛性问题完全置于种子体系的论域之内,并以本有无漏种子的有无来决定实际成佛之佛性的有无,而这其中的纽带正是其理行二佛性说中的行佛性,在基的立场上又向前进了一步.总体说来
《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全译汉本有二种,即东晋佛驮跋陀罗(359-429)在公元418至420年所译的六十卷本、以及唐实叉难陀在公元695至699年所译的八十卷本华岩经.华严经所涉及的大乘佛教思想内容非常广泛和错综,这是因为此经的各品在成立的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说〈十地品〉的成立年代比较早,而〈性起品〉等则比较晚.因为〈十地品〉中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四圣谛、十二缘起说等原始佛教的思想内容,而〈性起品〉
用数学方程或函数对事物的客观规律进行定量的描述是自然科学严密性和精确性的内在要求。然而描述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方程一旦确定下来,方程中变量的个数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都是不变的,而事物发生质变时,就有新的质的产生,各个属性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在函数关系中自变量与函数只是单向的线性关系,没有从函数到自变量的反馈。函数是通过自变量的外在变换而得到的,不是基于自身而发生的内在变化过程,函数的某一时刻的数值
我国公共领域在核能发展上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完成从担忧到接受的转型。这种转型将为《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的进一步实施扫清公共性障碍。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策略来消除公共领域在核能发展上的担忧,增强公众对核能发展的接受。
我们应当超越理论与实践的传统对立并从更为一般的角度认识科学哲学“实践转向”的内涵及其意义:这不仅为科学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不同进路,而且也从总体上提供了关于科学实践(包括“概念实践”与“实验实践”)性质的一种新的分析。进而,相对于所谓的“转向说”而言,我们要更为明确地提出“科学哲学的当代重建”这样一个任务,包括由“外推式的研究”向“内生式的研究”的重要转变,以新的发展为背景对科学哲学基本问题做
EPR 论证作为质疑量子力学完备性的有力证据,对量子力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在EPR 论证一开始提出的时候,由于缺乏实验上的支持,对垒双方谁也不能说服谁,始终僵持不下,直到贝尔不等式的提出,才在判定方法上有了突破。贝尔不等式基于爱因斯坦定域性假设提出,但经过一系列实验检验以后却发现量子力学预期虽然破坏了贝尔不等式,却仍然有效,也就是说定域性假设对量子力学不具有约束性,即不是判定量子力学完备
科普图书作为科普文化的主要载体,其出版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科普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一定历史时期科普图书的出版数量和质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本文对1949-1965年《全国总书目》所收科普图书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总结这一时期科普图书出版的利弊得失。这对于促进当代中国科普图书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科普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全国总书目》是依据全国各正式出版单位
本文从实践这一人类存在的特有方式入手,剖析以人为中介的技术与伦理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以人的功能被技术改造将技术发展分为囿于体能之内依附四肢的原始技术、摆脱体能脱离四肢的机械技术、旨于改造人脑以及生命有机体的信息生物技术三个阶段,依此对技术发展与伦理演化作历史与逻辑的分析。最后,在进化论的反思与追问中,向人们展现技术与伦理在以人为内在关联的自然历史呈现与深刻的逻辑发展的统一。
本文通过对科恩著作、论文、书评、引证的论文进行计量分析,一方面,反映了科恩对科学史的贡献,梳理他的科学思想史和科学史研究方法的演进历程,对促进我国科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另一方面,反映出科恩科学史论著在国外和国内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