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辩护的核心是获得律师的有效辩护--对宪法第125条“获得辩护”规定的法解释

来源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b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12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但该条在第3章“国家机构”中而非“基本权利与义务”一章,是否意味着获得辩护并非基本权利而仅是人民法院的司法原则?笔者曾专门撰文论证获得辩护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获得辩护权主要强调得到他人(辩护人)帮助的权利。辩护人的地位和角色经历了一个从最初仅仅是“代理人”到“保护者”,进而还担当“援助者”的演变过程。纵观国际人权公约和法治发达国家宪法关于获得辩护权的规定,“有效辩护”是获得辩护权的核心,有效辩护意味着被追诉人能得到完整而充分的辩护,“完整”是指从获得辩护的适用范围来看,在整个诉讼阶段被追诉人都有权获得辩护;从获得辩护的行使方式来看,可以采用实体性辩护和程序性辩护两种方式。充分是指从效果来看,应该充分保障获得辩护权的行使,注重辩护的实质性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
其他文献
  品读郭道晖教授近十年来,特别是耄耋之年的论著,可以发现他从人本主义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为基础,洞察中国实际,提出诸如政治人权是当代中国首要人权,公民权是国家法定的政
  本文从概念、结构、特点等方面,厘清了“宗教自由”与“宗教信仰自由”的区别,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宗教自由在主体、客体、内容方面的逻辑结构,归纳了宗教自由的主要特点。
我一生遇到过不少党政领导同志,有的——我给他当秘书;有的——我为他办各种具体事;有的——则慢慢从上下级关系变成了无话不谈的、袒开心怀的忘年交。加凡同志属于后者。 I
在中国历史上,经科举入仕是无数文人士子朝思暮想并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而状元及第,更是科举士人最高的荣誉,由此可以获得令人炫目的功名利禄,光宗耀祖。但晚清有一位有幸考
  本文通过对公民权利表达的论述,对比了公民权利表达方式的不同形态选择,探讨了在公民权利表达方式中,信访对于公民权利表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介绍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类似信
会议
  选举制度在《选举法》修改后获得了进一步的完善,但它的制度功能仍为粗疏的选举流程与技术所制约。以A高校2012年人大直选为观察样本,发现选民认知度、参与度与认同度不强
  罢工权是基本人权之一。以法律与经济发展互动的历史演变为视角,描述1949年以后中国罢工权两次入宪和两次被取消的史实。比较其他各国的罢工权入宪情况,认为中国罢工权是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