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Janus杂化粒子及其界面效应

来源 :第十二届中国橡胶基础研究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linc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两亲性表面的Janus粒子在聚合物共混体系中表现出优异的界面活性,与聚合物材料复合有望获得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如图所示,本文以可批量化制备的SiO2@PDVB有机/无机Janus粒子为模板,经表面改性,将预先阴离子聚合制备的PI和PBd活性链分别接枝到粒子的两半球,成功制备了两端带不同橡胶分子刷的PI-SiO2@PDVB-PBd Janus粒子。红外、透射电镜等对接枝聚合物链结构进行了表征。将PI-SiO2@PDVB-PBd Janus粒子加入到IR/BR的橡胶共混体系中发现,修饰后的Janus粒子主要聚集于IR/BR体系的两相界面,有效地抑制了IR/BR共混体系的相分离,稳定共混物的双连续相结构。橡胶修饰的Janus粒子有望作为增容剂应用于橡胶共混材料,同时其无机相SiO2的增强性能还可进一步提高橡胶材料的力学性能,其接枝链与橡胶基体的共硫化亦对橡胶界面的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工业化的乙丙橡胶,是采用乙烯丙烯等石油资源,通过配位催化剂聚合而得到的。杜仲胶是一种天然资源,来源广泛,由于杜仲胶分子链中严格的反式结构导致其常温下结晶,以硬质状态存在,无法发挥橡胶特性。本文采用天然杜仲胶为制备乙丙橡胶的原料,采用催化加氢的方法,将杜仲胶在加氢催化剂存在下加氢,同时控制其加氢度,得到具有交替结构的乙丙橡胶共聚物,并研究了乙丙橡胶结构的氢化杜仲胶的结构与性能,这是通过乙烯丙烯聚合方
开发新型高效烯烃聚合催化剂始终是学术和工业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自上世纪50年代,Ziegler-Natta、茂金属和非茂金属催化剂的成功开发极大推动了聚烯烃的发展。后过渡金属催化剂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可合成顺-1,4、反-1,4、间规-1,2等多种立构规整性共轭二烯烃聚合物,并已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亚胺化合物因其合成简便、结构可调等优点,已成为构筑过渡金属配合物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配体,在催化领域
TPEE是一种具有两相结构的热塑性弹性体,由硬段部分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和软段部分PTMEG(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共同组成.其中硬段PBT相以晶粒的形式分散在软段PTMEG连续相中.石墨烯是具有极强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二维材料,因此,若将石墨烯与聚合物通过熔融共混,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通常会具备很好的力学性能.本课题采用Hummers法首先制得氧化石墨烯,再通过热剥离的方法制备GNS或利用MD
原子力显微镜(AFM)由于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物质微观结构分析功能、局部微区力学和物理性质测定等功能,广泛应用于高聚物微观研究领域[1]。但在AFM应用于高分子材料复杂体系的微观结构研究中,仍存在着图像特征判读主观性强,微细结构变化难于区分的苦难。最近我们发展了一种基于峰值力定量纳米力学测试模式(Peak-Force QNM)对橡胶复合材料进行相特征识别研究的新方法。该方法根据复合体系中不同组分的弹
为了改善传统膨胀型阻燃剂(IFR)阻燃效率低,在天然橡胶(NR)基体中分散不均匀,与天然橡胶基体相容性差,对天然橡胶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破坏较大等缺点.本文从分子设计角度出发,选用磷酸作为酸源,茶皂素(TS)作为炭源,三聚氰胺作为气源,通过磷酸酯化反应及氢键结合,制备了一种集酸源、炭源、气源于一体的茶皂素基“三位一体”膨胀型阻燃剂(TS-IFR).研究结果表明:TS在受热时发生焦糖化反应,促使在天然
通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橡胶材料共混以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橡胶制品。目前工业用橡胶材料如天然橡胶(NR)、顺式异戊二烯橡胶(CPI)、顺丁橡胶(BR)和溶聚丁苯橡胶(SSBR)室温下都是无定形态聚合物,因此在大型轮胎制备中由于生胶强度低,不利于制品的形状与尺寸控制。本课题组合成了具有不同结晶熔融温度(-5~60℃)及不同结晶度的系列反式橡胶新材料,如反式1,4-异戊二烯橡胶(TPI),高反式1,4-丁
耐磨橡胶衬板使用过程中与矿料的摩擦会导致衬板产生温升,高温长时间作用会使橡胶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衬板的力学性能及耐磨耗性能降低,最终导致衬板的使用寿命不佳.本文采用比表面大且具有较高结构性及活性的γ型纳米Al2O3增强天然橡胶(NR)/顺丁橡胶(BR)/炭黑衬板胶料,制备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的耐磨耐热橡胶衬板.研究结果表明,纳米Al2O3的加入可以细化分散相硫化胶的相畴;在纳米Al2O3的
为满足小排量三缸发动机减震齿轮包胶的减振及工况要求,本文设计能与金属与橡胶界面粘结层发生键合的氢化丁腈橡胶配方,重点研究了过氧硫化剂与硫磺的配比对包胶本体与界面层的粘结强度的影响;相比普通微米氧化锌采用分散改性的纳米氧化锌对减震齿轮分别在室温与高温条件下对最大扭矩的影响;填充分散改性的石墨烯微片对减震齿轮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磺和DCP的质量份数比例为3.5∶1时,包胶既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同
纳米填料的引入是实现高分子复合材料多功能化的重要手段,而纳米填料分散行为的调控和复合材料网络结构的设计是实现复合材料多功能化的关键议题。首先,本实验室基于界面设计和调控,开发多维杂化法制备多功能性、多维杂化填料,实现协同促进分散,将其应用到高性能轮胎用胎面胶或其他橡胶制品中,能显著改善橡胶复合材料的动静态性能,特别是在胎面胶中有利于同时实现低滚阻、高抗湿滑性和高耐磨性,并有利于复合材料的导电、导热
随着橡胶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制备绿色环保、无毒无害、高效低成本的多功能橡胶助剂已成为橡胶工业发展趋势。本文以赖氨酸(Lysine)、二硫化碳(CS2)和氧化钐(Sm2O3)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多功能橡胶助剂——赖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钐(Sm-LDC),并研究其对丁苯橡胶/白炭黑(SBR/SiO2)复合材料硫化、补强及抗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1) Sm-LDC作为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