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茶树间作系统中土壤有机碳矿化

来源 :全国第二十次银杏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u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银杏-茶树复合模式,开展银杏落叶分解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的研究,探讨银杏-茶树系统中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以期为银杏-茶树复合系统的土壤肥料和效益评价、模式筛选、结构优化及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模式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显著降低.不同银杏间作密度对表层土壤养分无显著影响,仅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高密度银杏间作林大于低密度银杏间作林.(2)不同模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变化显著,总体表现为夏秋季节大于冬春季节.不同模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均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间作林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高于纯茶林.不同土层土壤基础呼吸间作林表现出较强的呼吸强度.土壤微生物代谢商随土层加深显著升高.(3)不同模式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前期较高,后期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稳.培养期间各模式各土层有机碳矿化速率符合对数函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符合线性函数.三种模式土壤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银杏-茶间作林与纯林的差异主要在0~20cm土层,而在底层土壤中,三种模式均无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以欧亚种(Vitis vinifera L.)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材料,在2011年于陕西泾阳县白王镇齐家寨酿酒葡萄基地,在葡萄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土壤穴施不同形态氮肥,其硝铵比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0∶100,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酿造具有烟台地区特色的葡萄酒,以烟台地区的六个葡萄品种为原料进行自然发酵,评价不同葡萄品种自然发酵酿酒特性.结果表明,(1)各葡萄品种发酵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小味儿多启酵最快(24h),且最早达到发酵旺盛期(75h),赤霞珠、玛瑟兰、小味儿多自然发酵结束快,仅需207h,而发酵最慢的品丽珠则需303h;(2)自然发酵酒样常规理化指标符合国标要求,各葡萄品种自然发酵酒样间总酚、总花色苷、单宁、
将可视化技术引入葡萄酒光谱数据分析,用一种可视化模式设计鉴别干红葡萄酒产品种类的指纹图谱.本研究采集中国河北沙城和昌黎两个产区酿造年份、葡萄品种和陈酿方式有差异的葡萄酒样品,经反相C18柱分馏得到9个馏分,然后低压旋转浓缩至干,再用与分馏样品等量的模拟酒溶解.之后,葡萄酒及其分馏样品经UV-visible连续光谱分析,将得到的光谱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直观的表征不同酒样及其馏分光谱吸收值的特征信息.
One of the decisive criteria in grape quality at harvest time is grape sanitary aspect.Gray rot caused by Botrytis cinerea is frequently responsible for deteriorating grape quality, as observed in man
会议
通过对延庆盆地多年自然条件的分析表明:延庆盆地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对红地球、美人指、黑奥林等主栽品种的生长结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之形成了易着色且偏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酸甜适中等品质特征.并总结了高位嫁接、小棚架独龙干架式、极端梢修剪、弓形绑梢、沃土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及今后需注意的问题.
本研究以山东郯城、临清以及北京的5~19年银杏用材林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树冠冠幅与胸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林木生长所需营养面积等于林木树冠面积,得到用材林胸径与经营密度的相关关系,编制了银杏用材林合理经营密度表.研究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对银杏用材林冠幅、胸径的相关性影响不显著,冠幅与胸径成正相关关系,随胸径的增大,冠幅增加.经营密度与胸径呈负相关关系,随胸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幼年期,银杏用材林应适当
以银杏种子的活性胚为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不同条件(激素、光照等)对银杏愈伤组织胚诱导培养及继代培养的影响.本实验研究了9种不同激素配比和光照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及长期继代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激素配比都能诱导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但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所得到的愈伤组织颜色浅绿,叶绿素含量低,完全黑暗培养条件不利于愈伤组织继代培养;NAA和6-BA不同浓度的激素配比组合均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胚诱导
通过对邳州国家级银杏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前后有害生物的调查分析,掌握示范区内和外来潜在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其变化,提出有害生物的监测及防控策略,当前面临的形势是有害生物种群呈上升趋势,出现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现象,生态隔离意识不强等,在今后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确需引进的一些植物,应施行隔离试种措施,避免危险性病虫害的引入、发生。在秋冬季节组织人工摘除桧柏类等寄主上的菌瘿,施用杀菌剂防治,以防止该病害连年发生
本文主要介绍银杏大蚕蛾不同生长时期的形态特征,阐述了银杏大蚕蛾的危害情况和发生规律,并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方面总结出了其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银杏大蚕蛾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银杏大蚕蛾的危害,主要是幼虫取食银杏叶片,大发生时可将整株银杏的叶片全部吃光,严重影响银杏生长和产量。银杏大蚕蛾的科学防治,可以采取营林措施,提高林分抗性,也可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或使用无公害农药进行防治,筹建银杏园时
胸径是反映银杏苗木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银杏苗木在年生长时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苗木胸径的生长,本试验以10年生银杏大苗作为试验对象,探讨生长时期与胸径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银杏在每年的5月至10月有生长量,最大的胸径生长量为1.9cm,最小的为1.2cm.11月到次年4月银杏几乎不生长,且银杏在6、7、8三个月的生长最为旺盛,至少长0.38cm;在6、7、8三个月中银杏的胸径生长呈现波浪式发展,银杏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