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障碍学生的行为分析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llwu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学习障碍生的行为分析,揭示了班级中部分学生学业不良的根源所在,指出教师要接纳关心这群弱势群体,对于学习障碍的研究与诊治要依赖于教育、医学、心理等多学科领域的携手合作。
  关键词:学习障碍 学习困难 行为特点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6-031-02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曾经作过三年的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部分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了深深的困惑: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漠不关心,一直为自己的学业不理想寻找种种借口;另一部分学生虽然很努力,但是很难取得学业的进步。笔者从中选取了两个典型案例:
  学生A是一位九岁的男孩,上小学三年级,智力正常。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小小年纪就常常趴在课桌上发呆,而且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他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仅对于稍稍付出努力就可以取得进步的科目不在乎,而且对于教师常用的“小红花”、“奖状”之类的奖励和考试成绩也漠不关心。他经常为不学习寻找借口,喜欢拖延作业,总是到最后时刻才迫不得已地做作业。每当教师批评他不认真学习时,他总有种种理由和托辞,很有条理地为自己辩解。如:“昨晚,爸爸和妈妈吵架了,我很伤心,所以没有心情写作业。”
  学生B是一位七岁的女孩,上小学一年级,智力正常。她上课从不说小话,认真听讲,偶尔鼓起勇气举手发言,却站起后一句话也不说,好像突然不知要干些什么,两眼迷茫又紧张地望着老师。
  她经常分不清5和2,6和9,b和p;常会把看到的数字,左右结构的汉字倒着写,倒着念,如:看到的是93,写下的却是39;看到的是“鸭”、“明”、“现”,写下的却是“鸟甲 ”、“月日”、“见王”。
  她复述故事也特别困难,例如“狼来了”的故事:有一天,小朋友放羊——狼来了——没有狼——狼吃了小朋友。中间要停下来反复想,想起后说几个字,然后再想一会儿,再说几个字。
  但是,她对于音乐的接受能力却很强,学歌很快。不仅能记住歌词,而且能流畅响亮地唱完一首歌。
  以这两个学生为代表的小部分群体,在班级中的学业成绩始终处于低下水平,达不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对于此类学生,一些任课教师会觉得无可奈何,甚至对之放任自流;当然,也有很多教师不懈努力,期待着他们进步,可是收效甚微。为什么他们总是滞留于所谓的“差生”行列呢?是教育措施的不当还是另有缘由?他们是不是存在学习障碍?
  
  二、学习障碍研究综述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在心理学、教育学或生理学中有诸多定义,应当说,这是个广为人知又多有歧义的词语。许多研究者从自己所属的学科和研究对象出发对其进行界定,呈现出百花纷呈的绚丽景象,各种相近术语也随之纷纷诞生,如“学习困难”、“学业不良”、“学习失能”、“轻微脑功能失调”等。依照普适性的解释,学习障碍是指具有轻度或重度某种学习上或行为上的障碍,这种障碍可能表现在注意力、知觉能力、记忆力以及思考、概念形成或问题解决等较高认知能力的缺陷,例如缺乏动机、注意力分散、感情脆弱、焦虑不安、自卑感强……
  对于学习障碍的研究,如果追踪它的发展轨迹,那么可以上溯到1800年德国心理学家加尔(Gall)对于大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他发现这些病人失去了用言语表达思维和情感的能力,即现称的“失语症”或特定的语言异常。到了1963年,美国特教专家柯克(S.A.Kirk)在知觉障碍儿童基金会发起的会议上,首次对学习障碍进行描述:“有一类儿童,他们在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中有障碍。在这类儿童中,不包括那些有感觉障碍或盲或聋的儿童,,也不包括那些智力落后的儿童。”会议决定建立学习障碍儿童协会(Association for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CLD),至此,学习障碍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在美国建立起来。进入80年代,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专家选择学习障碍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加速了学习障碍研究的多样化进程,产生了一些新的论题:①、全纳教育(inclution education)。它基于整体化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面对所有儿童,使所有学习障碍生进入正规的教育服务系统和主流社会,而不应该被隔离起来实行特殊教育;②在学习障碍的治疗方法上,倡导直接教学的研究者之间存在分歧。一种持宏观的观点,将学生视为一个整体,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接近学习技能,他们相信阅读学习障碍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学习阅读,一致反对加工过程的训练,即对视觉、听觉、言语、记忆、注意的特殊训练来治疗学习障碍;反之,另一种以强化理论为基础持微观方法,将一切事物分成若干部分单独教授,然后再将部分整合为整体。③、在学习障碍的定义方面,兴趣趋向于操作定义的标准上;④、关注学习障碍研究的外部效度,加强学习障碍研究的可重复性和可信性。
  反观学习障碍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两条脉络:一是总体发展趋势由单一研究走向整体化研究,但是他的真正成熟还有赖于科学的效度和临床应用的检测;二是各学科、各领域的专家们需要携手合作,找出鉴别学习障碍的准确方法和适当教育措施。这也是未来学习障碍研究的努力方向。
  
  三、学习障碍学生的行为特点
  
  导致学习障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如脑损伤、遗传等生理因素,诸种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绪情感、个性,以及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因素,故而学习障碍者的表现行为也不相径同。但是,总体说来,以下几方面反映较为突出:
  1、 厌学
  在普遍人的观点中,厌学是因为缺乏学习的动机。而自我价值理论(Covington1992)认为:自我价值的肯定是人的第一需要,因为能力的强弱代表了自我价值的高低,所以学生学习的动力就是增强和保护自己的能力。那么这种能力感如何获得呢?它来源于在竞争中战胜他人所取得的成就感。如果学生意识到自己很难超过他人,则往往会采取回避参与、掩饰努力、故意拖延、设置高难目标来维护自我的价值。
  厌学型学生的突出表现是对学习的冷漠和懒惰,根据对自我价值论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学生其实并不是缺乏动机。相反,他们可能是被错误的原因所激发的动机过强。只不过,他们错误的采用了自我阻碍的方式,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对自我价值的保护上。
  我们反思案例一中的学生A,该学生采取的自我价值保护措施即:a、不认真学习;b、对成绩漠不关心;c、拖延作业。这样,一旦自己考试失败,没有达到家长和教师的预期期望,他会以“由于我不写作业,所以考试才没考好”这种理由来解释,以证明成绩差并不是因为自身能力差。
  2、 不良的学习习惯
  学习障碍学生往往与我们常规的课堂教学格格不入,他们很难完成预定的课程计划。对
  于课堂纪律,他们不屑遵守,擅自离座、骚扰邻座、高声喧闹、甚至故意与教师顶撞等违纪现象频繁发生;对于提交的书面作业,他们马虎大意、字迹潦草,有时拖延作业或者根本不做作业;至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积极思考等良好学习方法,他们更是漠视或忽略。
  3、基本学习技能失调
  基本学习技能是指学科学习中所必需的一些技能,如听、说、读、写、算,它们的失调是导致学习障碍的直接原因,进而影响学生的学科学习。让我们把视线传移至案例二中的学生B,如果把正常学生与学生B在学习汉字方面做一对比,如下图:
  


  可知,学生B将左右结构的字颠倒偏旁,显然,她的阅读能力与书写能力失调,存在视知觉缺陷,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阅读障碍。研究发现,阅读障碍患者的大脑神经在传送信号时会发生短暂失灵,使得他们不能把看到的字符与字符所代表的声音联系起来,以至于他们不能理解该字符的意思,这直接提高了此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难度。
  至此,对于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为什么一部分学生总是滞留于“差生”的行列?我们应该获得了明确的答复:因为他们或轻或重度的存在学习障碍。实质上,学习障碍生是一群弱势群体,常会遭遇来自社会、家长和学校的误解和不公平待遇,对于这类学生,在观念上我们要明确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他们具备获取成功的可能性;在情感和行为上要接纳爱护他们,要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闪光点,以闪光点为契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在教学中,最好采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注。除了适当的教育措施外,学习障碍的治疗还需要借鉴心理学、医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只有跨学科多角度的诊治、合作、研究,才能实现学习障碍学生的成功转化。
  
  参考文献:
  [1]张祖牟.学习障碍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1997(2).
  [2]刘卿.学习困难的历史和现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3).
  [3]牛卫华,张梅玲.西方有关学习困难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0(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5-107-02    无论在汉语还是英语中,一词多用、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都是屡见不鲜的。as一词在我们日常的英语学习和应用中频繁出现,而且该词词性多,词义广,用法灵活多变,不易掌握。现就该词常见用法归纳总结与人分享。    一、作副词    1、表示程度,表示“(和/与/同…)一样…”的意思。此用法常见于“as..
期刊
摘要: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  关键词:学校管理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5-114-01   
期刊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如何应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问题,是现在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之一。文章提出教师、高校、学生都应该转变观念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针对一般的人才培养过程,文章提出初中→中专→大专→研究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应该将大众化看作是一个机遇与挑战,改变学习观念来为以后工作打好基础。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 大众化 应用研究型人才  
期刊
摘要:本文引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利于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并且分析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创新精神教学相长敬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5-0115-02    在建设和谐社会
期刊
摘要:教学的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无论多么成功,总还是有一些遗憾的地方。课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要有一个回忆思考的过程,回忆一下在课前的种种努力,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授课过程中又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等等,以便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总结吸取失败的教训,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关键词:课后回忆教学过程效果优化完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5-127-01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的基础上,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应未来社会需求,体现素质教育精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网络技术对传播高新科技、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的冲击、作用和影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当其冲面临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新观念,积极拓展新内容、开辟新途径,积极利用网络技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目标的最终实现。  关键词:网络技术 思想政治工作 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在河北定县开展了一项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运动,前后历时十年。儒家的民本主义教育思想一直是晏先生从事平教工作的强大精神支柱,但先生在他的实践活动中并没有将其精华与糟粕全盘接收,而是通过理性思考对儒家教育思想有扬有弃。本文以“弃”为立足点,就先生对儒家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从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三方面加以阐述,并对当前的农村教育做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晏阳初 儒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初提出及其背景的探讨开始,分析了其在我国的主要几种不同概念界定与理解,并根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精神指出了比较合理的一种概念界定。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 概念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6-016-03     自国家课程改革提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以来,各地方各学校纷纷进行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索了新时期的德育要走出困境,需要的创新方法与创新意识,为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作了一些理论上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德育 创新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6-035-01    一、德育方法要从封闭走向开放    在以往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整个教育系统一直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下。具体表现在学校德育实践上,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