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是学生的一把保护伞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seking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做好学生的普法工作,自觉地学法、知法、守法,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核心课题。
  一、学生学习法律的重要性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是当今法治社会的需要。学校教育中的道德与法制是相辅相承的关系,学生的一些不良的道德行为,很可能是导致违法犯罪的导火索。小学生的年龄小,心理、身理都还不够成熟,经验不足,加上他们好动的性格,因而在学习中会出现很多缺点和错误,在生活中会出现一些不加思维的不良的行为。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从小加强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做好教育的前题条件。
  二、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第一,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学习,自觉做到知法、懂法、护法。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犯罪,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有的个别学生经常欺负别的学生,从学校的角度,他违反了《小学生就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从法律角度,同时他也违法了,他侵犯了别人的人身自由权。学生知道了法律,就会运用法律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周边的违法与犯罪,从而保护自己的享有法律赋予的生命权、受教育权、继承权健康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等权利合法权益。
  第二,学生应当学习哪些法律。作为在校学生,他们的年龄基本都介于6至12周岁之间,18周岁以下均為未成年人,这个年龄是心理成长,变化最大、也是逆反心理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法律与道德教育至关重要,两条腿走路,走好了便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走错了路也许会贻误终身,“一失足便成千古恨”。因而,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时教给学生一定的法律知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重点要让学生知道一些法律法规,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应当寻求哪些保护,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违法者必究其责任,教师应通晓《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教师应经常给学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教给学生乘车时的安全和行走时的安全,注意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人的人身安全。
  三、学校如何实施法制教育
  第一、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从学习生活中抓起。
  班主任是学校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主渠道,班主任的工作要做到细心、耐心,细心观察学生平时的一举一动,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要有耐心,晓之以礼,动之以情,要向你母一样送给学生春天般的温暖,你给予学生亲近,学生才能接受你的任何帮助,相信所有学生都成才,你信任学生,学生才能和你交谈心里话。任何时候,你都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你的学生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要以健康的心理,从保护的角度对待学生的每一件小事。我们有一个学生,爱讲话,很调皮,一次活动中,老师有意让他参加活动,这位学生尽力去做了,并在活动中取得好成绩。这是一件让学生参与的小事,学生发展是多样化的,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不良行为习惯是学生长期养成的,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源于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溺爱、外出务工、教育方式老化、本身文化素质不高等等诸多原因,是造成孩子心理歪曲的主要因素。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要积极创造条件,多让学生参加一些的意义的活动,从正面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法制教育要经常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曲线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出现反弹现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要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因而,法制教育要至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
其他文献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这一点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克服迷信和盲从,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
期刊
临近期末,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全班学生,对一册书进行复习,那么怎样复习效果好?采取什么样的复习策略显得非常重要了,在我看来“先章后总,循序渐进”的复习策略,在短时间内会产生良好的复习效果。  一、切中目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一学期结束了,作为学生的老师一定研究一下,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复习要有目标,通过复习实现这个目标。复习目标如下: 
期刊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二者相互结合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自觉的、主动得获取知识,该应用还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一、精心设计时机,诱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一个新颖有趣的导入方法很重要。多媒体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可视可听,可静可动,
期刊
一、构建高校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什么是高校课堂  效率是效益与成本投入的比率,那么高效课堂就是指老师和学生分别以最少的教和学的课堂投入,来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的最大化,来达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2、構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教师尤其是学生学习时间、精力的有限性。课业负担的重荷倒逼每位教师必须要把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尽量限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影响着一个人的智力发挥。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发挥百分之八十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如此。高昂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善于发现课文的童真
期刊
当今人类已经跨步走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浪潮已经掀起,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知识不断推陈出新,新知识层出不穷,信息量呈指数级不断递增,而如何从浩瀚的信息海洋里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即如何形成自己的自学能力这一问题就刻不容缓地提到了每一个现代人的面前。因此,自学能力也就成了每一位現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关系到每一位现代人甚至是整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并已经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但是,自学能力的形成是一
期刊
怎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化学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本人想在这里谈几点粗浅看法,与大家共同研究。  一、教好学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化学科学素养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科学素质。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大纲都明确要求: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教好学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
期刊
近几年来,高中汉语教材顺应时代的发展,几经变革。但是高中汉语的课堂仍然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沉闷;汉语教学缺少活力,形式僵化;课外阅读除了报刊杂志外几乎为零,很多学生在高中三年甚至没有读完一本完整的文学名著;作文东拼西凑,泛泛而谈言之无物;考试就靠死记硬背,大量进行题海战术。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高中汉语教学中缺乏文学的因素。舒芜先生认为:“中学的汉语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
期刊
因为爱,所以靠近;因為爱,所以拥有;因为爱,所以继承、传递、延续。假使不爱,靠近便是烦恼;强迫更是愚过,得来不称心如意,弃之也毫不可惜。做人如此,做事亦然。  对于习作我一直坚信:我手写我心,我心思我行,我行表我意。作为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不想也不能把写作这种如此美好而高雅的行为作为一项任务强加于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成为他们的烦恼或者负担。如何点燃孩子表达的激情,如何煽起孩子习作的欲望,一直是我教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初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