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离校综合症”对策探析

来源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gaalove4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校综合症”是指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夕,通宵打牌、抽烟喝酒、通宵唱歌、乱扔东西、聚众哄闹、留宿异性、破坏公物、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等。从教育的角度来审视,这简直就是一幕幕悲剧。它在校园内外产生了恶劣影响。面对这种场面,高校管理者几乎失去对场面的控制,感到束手无策。
  笔者认为,悲剧的上演并非偶然,而是必然。这是长期以来忽视甚至是无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结果;是辅导员工作无力甚至无效的生动表现;是教育教学管理失败的必然结果。关于“离校综合症”的成因及表现,已有学者做了比较充分的探讨,但笔者认为有关治理“离校综合症”的有效对策还可做进一步解析。有效预防“离校综合症”在于学校、社会及学生三者之间的有效配合,但学校作为教育管理机构,其责任重大。本文拟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探讨预防及遏止“离校综合症”的有效对策。
  
  一、彰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
  
  高校的心理健康咨询针对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展开服务,通过一些团体方式的心理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这样,一方面可以发现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分析其规律和原因,为心理健康咨询提供资料,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辅导员和班主任掌握学生的一些心理特征,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这对离校前夕的毕业生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毕业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其成长经历、家庭环境、自我认知及教育环境的影响,背景比较复杂,在离校这个特殊的时刻,各种矛盾交织,无法回避,难以解决,促使它达到了临界状态,以失范的、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高校的管理层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长治久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它的警惕。不能等到毕业甚至是离校时,悲剧上演了才意识到其重要性和严重性。四年期间,要坚持不懈,一以贯之,方能缓解高校毕业生“离校综合症”的发作。
  “高校对心理咨询的不重视,客观上造成了部分需要心理支持的学生陷入了心理沼泽。”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年的调查表明,高校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达22.4%,刘悄梅在“某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调查”一文中指出,当前高校毕业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大致在31.2%至34.3%。面对这么一个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群体,多数高校的管理层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机构——心理咨询门诊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对于全国1000多所高校而言,只有30%的大学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况且很少有专职工作人员,受过系统训练的人更少。有1.5万在校生的清华大学,心理咨询室也只有8名兼职教师轮流值班,时间、精力根本无法保证。”而在发达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每1000个大学生就有一名心理咨询医生。在心理健康咨询中,我们对心理健康咨询的宣传也不够,造成学生对心理咨询存有偏见,认为进行心理咨询是见不得人的事。
  
  二、强化高校辅导员工作
  
  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的干部,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协调者和实践者,是学生成才成长的服务者。高校毕业生“离校综合症”的频频发作,也暴露了辅导员工作的不力。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种种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如职业寿命短、队伍不稳定;就业门槛低、专业化不强;学历层次与学校改革和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定位不明确、职业声望低;大量的具体任务削弱了辅导员思想品德教育职能的发挥;辅导员管理制度滞后影响进一步开展工作;工作待遇影响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一方面,在扩招的影响下,一个辅导员辅导的学生太多,有的多达三四百学生,这简直不可思议。从教育学的视角来审视,这不能叫教育,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来,这叫批量生产商品。为此,必须为学生配备更多的辅导员,使一个辅导员辅导的学生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原因,部分辅导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本文认为导致高校毕业生“离校综合症”的辅导员因素中最主要的是辅导员个人责任心不强,甚至缺少责任心,缺少与学生之间合理、有效的互动,觉得与学生接触是浪费时间。当前,教师好像是出售知识的商人,离开教室后与学生似乎就没有了关系。辅导员也是如此,例行的公事一旦结束就极力避开与学生的接触。在这种工作机制下,毕业生离校前夕上演一幕幕悲剧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必须强化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否则就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悲剧的上演。
  作为辅导员,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与学生交往、交流,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想法、愿望,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并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勇敢地面对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及时地解决问题。必须用爱心和知识教会他们做自己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社会的主人;教会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管理班级、管理学校、管理社会。
  
  三、躬行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具有易操作、见效快、力度大的优点,但也有其缺点,一是行政命令多,思想工作少,不能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有时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适得其反。二是老师干预多,学生自主少,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三是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和对待学生,不利于学生平等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培养”。无疑,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中,无视学生的尊严、实行专制、粗暴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高校重视管理制度的完备与管理措施的严厉,却忽视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未能充分发挥自尊、自主、自律的积极作用,导致他们无法积极内化校规校纪,学生觉得处处受压制、束缚,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最终导致毕业生“离校综合症”的爆发。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是体现人文关怀的一种哲学观。因此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表现的宽松环境和广阔空间,充分关心和尊重学生的权利,让学生权利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拥有一席之地,体现学校的民主管理。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欲望,在学生自我管理中需要他人的尊重、理解与信任,因此躬行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势在必行。
  在学生管理的民主化过程中,我们要按照民主的基本原则办事,做到主体的广泛性、平等性,程序的公开性、透明性,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前以学生服从管理为目标的管理理念,抛弃师生之间不平等的传统观念,改变由教师和少数学生干部管理全部事务的传统做法,让全体学生多来参与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思想,提高民主管理的能力。比如,改变原来有关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多是由学校或各系制定和修改的做法,公开平等地让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这样的规章制度真正体现学生的共同意志,代表绝大多数同学的根本利益,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因此能够自觉遵守,并主动监督其他同学。必须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对象”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变“看住管好”为“示范引导”;变“照规章制度”办事为“照民主意志”办事。教师必须听取学生的意见,采取民主的方式对学生加以指导和引导,使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带动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稳步前进,电子信息工程在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中受到了
电力参数的准确、快速测量对于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保证电网安全与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非线性负载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负载的非线性、冲击性和不平衡性使电网供电质量日趋恶化,电力参数已成为人们掌握供电线路状态和评价供电质量的重要指标。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电力参数的测量,在提高测量精度、实时性和智能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首先对电力参数测试仪的发展状况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纷纷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甚至一些国家如美国已经率先步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从我国情况来
二十一世界的到来加速了科技的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以网络通信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发展.高效而开放的网络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扩宽了人们的视野,但是这种开放性的网络在某种程度上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入到了所有领域,在开放的网络空间中,商业机密、个人或组织机构的敏感信息越来越多,能否有效防范网络系统自身的运行故障、避免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推动了人类生活和文明发展的进程.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给大数据时代创造了发展前景,大数据时代背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技术应用范围已覆盖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极大便利和效率的同时,网络信息资源
一    进入21世纪以来,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政府已经确立了以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为两大战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略。  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教育自身也应当是可持续发展的。有人总结,当代世界范围的宏观教育思潮,存在着教育的科技取向、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教育的经济取向、教育的全球价值取向、教育的国际化、
作为一种仿生智能优化算法,细菌觅食优化算法主要模拟了大肠杆菌在生物肠道内觅食的行为和规律。该算法需要较多的参数设置,但原算法中的某些设置会使其在一些特定问题上并不
我国社会发展与网络通信息息相关,如此就必须要保护数据信息的安全,进而提升人们的使用满意度.本文主要从网络通信中数据信息的安全受损原因以及相关的保障技术进行分析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