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121998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大学生新媒体使用习惯等方面设计问卷,对成都市九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进行调研。调查内容主要针对手机硬件、新媒体应用热点和新媒体使用习惯。调研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上网、运用新媒体成为普遍现象,休闲娱乐、社交和获取热点事件信息为主要目的。大学生对校园新媒体应用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参与度有所提高。如何更好地理解“互联网一代”的心态,探索并适应这种需求,将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互联网一代;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6-0026-03
  Abstract: The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habits of new media used by college students. Undergraduates of nine universities in Chengdu were investigated. The survey mainly focused on mobile phone hardware, new media application hotspots and the habits of new media usage. The result is that it is common for students who were born in 1990s to surf the Internet on their smart-phones and use the new media. Their main purposes are entertainment, social and access to hot events. The demand for new media appli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diversified, so their attent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hotspots should be improved.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ntality of "Internet generation" and to know and adapt to their dem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ll be more effectiv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generation; new medi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新媒體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开启了全新的人际交流模式和信息传播途径。新媒体的概念尚无权威定义,通常泛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以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新媒体所具有的交互特征、便捷性、资源的丰富性、方式的开放性而迅速赢得了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普遍为90后生人,2014年9月入校的本科一年级新生普遍为95后生人,作为“互联网一代”[1],他们的出生成长伴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快速发展浪潮,“95后”人群代际特征具有鲜明的互联网思维特点:其思维活跃、捕捉互联网资源能力强、个性化诉求鲜明。目前,随着新媒体时代摄影摄像技术、数码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在全世界全领域的广泛运用,大学生更易受到新媒体所营造的环境影响。而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尚未完全确立,新媒体对其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将会更加广泛而深刻。了解分析大学生新媒体的使用习惯,掌握新媒体关注重点和需求,将有助于理解“互联网一代”的心理特点,帮助思政工作者准确把握新媒體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影响,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一、调查目的、对象及方法
  为了解大学生群体的互联网接入方式、新媒体使用现状,以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带来的影响,改进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工作实效性。课题组选择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大、西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成都大学9所院校全日制本科、硕士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抽取9所高校中的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涵盖工、理、管、文、体育、师范类、法学等多个学科。回收有效问卷746份,有效问卷比例为93.25%。从学历层次分析,本科生问卷640份,占比80%,研究生问卷160份,占比20%。从专业分类看,理工类专业问卷560份,占比70%,其他专业类问卷240份,占比30%。被调查对象中,男性529人,占比66.1%,女性271人,占比23.9%。
  二、调查内容与结果
  围绕调查目标,课题组设计了三类问题,分别针对学生使用的智能手机硬件、新媒体应用程序和新媒体使用习惯进行了调查。
  (一)使用智能手机接入移动互联网成为大学生普遍的网络接入方式
  本文所指的智能手机是指具有独立操作系统和运行空间,可由使用者自由安装和删除第三方运营商提供的软件程序的手机。根据调查,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94.7%,只有5.3%的被调查者使用非智能手机。其中手机价格在2000元以内的占比50.2%,1000元以内的占比21.9%,三星、苹果、小米三大品牌手机覆盖率位居前三,占比分别达到27.2%、23.5%和12%。安卓系统、IOS系统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操作系统,安卓系统占比63.6%,苹果IOS系统占比21.4%。学生使用技术手段翻墙浏览境外互联网信息的比例达到14.71%,并呈现出明显的专业差异,部分信息技术类、经济管理、国际商贸和机械类专业学生翻墙比例达到70%。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仅依靠电脑上网已成过去,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体现。[3]   在手机上网时间调查项中,每天2-3小时内的为最多,占比46.1%,5小時以上者占比9.2%。值得关注的是,每日手机上网超过5小时者的女生占被调查的女生群体的14.29%,远高于男生5.97%的比例。40.48%的受访女生高度认同新媒体已经成为社会交往的主要途径时,远高于男生20.9%的受访比例。
  图1
  (二)休闲娱乐、社交和获取热点事件信息成为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
  手机上网目的调查项中,通信聊天56.1%、娱乐影音52.8%、获取新闻资讯43.1%、获取学习资料37.8%、游戏32.5%、交友18.3%、在线阅读小说9.2%、网络购物6.7%。调查印证了互联网社交对在校大学生的吸引点:以匿名方式进行的互联网社交,减少了来自其他个体或社会因素的干扰,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和言论自由,有助于更好地交流思想传递情感。[2]总体上,通过手机上网使用的新媒体应用软件类别集中在休闲娱乐、社交和游戏三大领域。
  图2
  通过调查,学生最常使用的视频类应用程序前四位分别是优酷视频46.7%、土豆视频28.3%、搜狐视频22.2%和爱奇艺25%,而对于主流电视媒体视频应用关注者较少,仅有3.6%的受访者使用央视网。
  社交平台方面,腾讯公司旗下产品拥有广泛的受众:QQ空间使用者比例为62.8%、微信用户几近90%、腾讯微博用户21.7%。其余排名靠前的分别有新浪微博37.5%、人人网32.2%。
  新闻资讯应用类别中,受访者最常使用的排名靠前应用分别是腾讯新闻40.8%、百度新闻26.9%、搜狐新闻20%、网易新闻13.3%、凤凰新闻12.2%。
  移动网络社区应用类别中,受访者常用的应用百度贴吧48.3%、豆瓣网18.7%和天涯社区10.8%。
  (三)大学生对校园新媒体应用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参与度有所提高
  在受访的大学生中,绝大多数都希望新闻咨询类应用更新更快,希望新媒体应用加强交互性,注重界面的简约和亲民。对社会热点的讨论和参与比例已经达到72%,从不关注不参与讨论的比例仅占6.5%。
  调查的样本学校都处在加快建设信息化校园、网络化校园进程中,相对于传统的校园广播、宣传公告类网站外,一大批由学校各个部门创立和運营的校务、教务、学生就业、招生报考等各类微博、微信公众号、E班等校园新媒体也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关注和使用。
  对校园新媒体需求方面:首要为教务功能,如选课、评师、课程资料下载;对校园讲座信息、就业招聘信息和校内活动通知的新媒体发布则有更高要求,希望可以达到差异化推送信息。对于自己熟知的学校老师、领导的微信、微博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75%的受访者表示会主动关注,这说明大学生对当前高校新媒体的使用充满期待。同时近80%的受访者也明确表示学校目前缺乏有主张、敢表达并具信服力的意见领袖。
  (四)新媒体广泛使用给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思想观念带来新的影响
  64%的受访学生表示通过传统媒体方式(报纸、杂志、电视新闻、广播新闻)获取信息的时间不足1小时/天,近半学生更加相信网络媒体上的报道更接近事实真相。但在访谈中,不少学生同时也承认当前新媒体上的新闻报道有碎片化、片面化、夸大化的倾向。问卷和访谈结果反馈,新媒体广泛使用给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带来了新的冲击,其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精神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精心设计,内容为王,全面提升校园新媒体的吸引力
  校园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广泛使用的信息获取途径,根据调研反馈,与学生学习、生活、实习、就业等密切相关的校园新媒体对于在校大学生有很高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校园新媒体运营需要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要擅长把握、运用符合95后心理特征、思考和行为习惯的网络语言,要设计使用吸引95后审美取向的交互界面。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内容;从提升服务入手,以学生喜闻乐见和符合使用习惯的形式,将大学生群体紧密凝聚、粘合在校园新媒体周围,进而发挥校园新媒体在思政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全面加强思政队伍媒介素养教育,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的新媒体驾驭能力
  媒介素养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调查显示,思政工作队伍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影响力有限、影响效果欠佳,媒介素养良莠不齐。
  1. 增加思政队伍入职培训中关于新媒体发展、《广告法》和新闻工作规范的专项培训。科学全面的认识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牢固树立依法依规运用新媒体的意识和传播自律性,提升自己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能力。
  2. 高校应进一步重视培养网络评论员和网上意见领袖,尤其重视思政教育工作队伍里涌现出来的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新媒体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发挥。
  3. 将新媒体思政教育纳入第四课堂建设中系统考虑,重视五个课堂[4]的综合覆盖和有效互动,发挥第四课堂在学生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人格养成和价值塑造中的独特作用。
  (三)重视并加强学生干部的意识形态和媒介素养教育,培养新媒体领域中的学生意见领袖,发挥朋辈影响效力
  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研究95后代际特征的心理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倾听学生的心理诉求,敏锐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
  2. 注意学生干部思想动态的变化和发展,警惕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思想动态的变化之复杂性和反复性。重视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朋辈效应研究。
  3. 利用团校、学生支部书记培训、思想政治课等方式,增加新媒体技术和运营等培训内容。提高学生干部在网络环境中的角色认同感和传播自律性。利用辩论赛、论坛等学生活动载体强化网络空间的法律法规意识。
  4. 挖掘和培养在新媒体运用方面具有基础优势的学生意见领袖,思政工作队伍要主动作为、正面干预,与学生意见领袖一道发声,进行及时、正确舆论引导。
  (四)现实与网络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形成合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政工作者要坚持谈心、走访、深入学生活动等优良传统,保持师生之间真实沟通的无障碍,抓住恰当教育时机,给予及时的关心、鼓励或批评。网络新媒体不可全盘取代谈心,避免一味使用新媒体等网络手段替代现实情境下的人际沟通。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根植中华文明土壤的传统文化成果教育、感化当代大学生,努力找到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的契合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内核,切实形成合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Adriaan van der Weel,蒋雪瑶.网络思维与数字出版[J].出版科学,2014,4:5-8.
  [2]汪 .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0(1):71-74.
  [3]邵霞琳,陈斯,乔丽萍.当代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状况调查及对大学生教育的启示——以宁波部分高校的调查结果为例[J].高教高职研究,2013(79):163-164.
  [4]徐飞,王顺洪.校党委书记王顺洪、校长徐飞致全校学生的一封信[Z].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2014,12.
其他文献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权威是保持教育教学秩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是研究学生创新能力必须重视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高校教师权威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分析高校教师权威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教师权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显著帮助,教师权威发挥
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摘 要:本研究对2011级学生两年队列调研的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第一年和新入学学生周末活动的时间分配有显著性差异。第一年的大学生周末生活更加丰富与轻松,兼顾了各方面的发展;而新入学的学生则以学业发展为主。该结果提示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周末时间结构安排有了明显的改变。文章通过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生周末生活的行为动机与现状,目的是
期刊
(普洱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摘 要:语言的学习需要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教师或母语者的认真引导下,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并通过长期坚持学习和运用,获得语言技能。普洱学院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2+1合作办学条件下,引导应用英语(英语、泰语方向)学生有效地学习泰语,提高了学生泰语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合作办学;泰语;分阶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曲靖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以大学英语的各个教学环节为出发点,其定位和内涵直接决定着教材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它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出发点,也是评价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最终准则。文章回顾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演变历程中的人文性趋势,并以曲靖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例,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中的人文构建特征。  关键词:人文性
期刊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摘 要:以爱课程网(www.icourses.edu.cn)“视频公开课”为例,通过六轮的教学实践探讨,将网络课程资源的教学与学习过程分为课前设计、自主学习、课堂精讲、课程讨论、开放形成性评价五个环节,构建了适合网络课程资源课程特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陕西科技大学 职业教育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摘 要:校训,是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精神与文化传统,凝练了学校文化与育人理念,是学校的灵魂。陕西科技大学以“至诚至博”为校训,体现了学校明德与诚信的精神、博学与包容精神、自由与批判精神、传承和创新精神,完整地诠释了陕西科技大学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与办学精神。  关键词:校训;明德;博学;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1、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2、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文章首先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果,指出了福建省高校特殊用途英语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现状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接着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特殊用途英语;素质发展;复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7-0207
期刊
(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  摘 要:在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电力经济管理人才需求将会不断增长。文章从电力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角度,对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创新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在凝练特色方面,主要针对经管与工科融合、能源电力类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文章以华北电力大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将会对相同教育领域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作用。  
期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生产和生活对高深知识的需求不断增长,西方大学走出传统“象牙塔”,在接受社会经济资助的同时履行了一定的社会义务。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社会力量的介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自治的权力,破坏了学术自由的氛围,学术自由与大学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承担的社会责任构成一对矛盾。现代大学应在坚持学术自由原则的前提下承担相应的
期刊
摘 要:文章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和移动学习的特点,提出一种面向远程教育、支持多终端的在线练习和测评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理念。构建稳定可靠的系统架构,部署与外部系统连接的接口,分析面向学生、管理教师、辅导教师、管理员四种角色的各类功能模块。对面向远程教育的支持多终端的在线练习和在线测试系统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远程教育;在线测试;多终端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