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殊用途英语专业教师素质现状与对策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50025547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2、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文章首先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果,指出了福建省高校特殊用途英语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现状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接着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特殊用途英语;素质发展;复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7-0207-03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ses the result of the questionnaires, then it reveals the quality of ESP teachers in Fujian Universities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s. Finall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word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quality development; inter-disciplinary teachers
  引言
  特殊用途英语(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也有的学者译为:专门用途英语)指的是在某个特殊或专门领域应用的英语,它把英语知识和某个专业或行业(比如商务、经贸、旅游、法律、科技等)连接起来,能够满足学生对其它专业知识的要求,因此它比通用英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学习英语不再被看成仅仅是获得一种语言交流的工具,而且还与职业、学业和就业等多种需求联系起来[1]。正是为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种学习需求,特殊用途英语就应运而生了。
  近年来,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福建省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许多省内高校都增设了特殊用途英语专业,例如商务英语、经贸英语、酒店英语、金融英语等。其中,以商务英语专业的规模和招生人数最多。
  但是与ESP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相伴而生的是专任教师缺口的日益凸显。目前省内高校ESP专业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突出的是师资问题[2]。由于客观原因和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问题,导致很多高校的特殊用途英语教师并不专业。目前在ESP 教学中,主要由英语教师担任教学任务。但绝大多数英语教师并未受过专业知识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搬用通用英语的教学方法; 而少部分的专业课教师由于不熟悉语言类教学方法或英语能力偏弱,往往更多地是灌输专业的知识。因此,如何尽快培养一支既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同时掌握完善而实用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师资队伍,这给许多开设ESP专业的高校提出了挑战。加强特殊用途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眼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文章将基于调查问卷,调查了解福建省省内高校特殊用途英语专业的教学师资现状,并针对未来教师素质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由于本省的ESP专业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主,所以本次问卷调查专门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任课老师进行。
  一、ESP专业师资现状调查问卷设计及受试对象
  本次调查问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师基本素质和能力,教学方法, 教学态度及理念,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包括五个选择题,共20题,每道题设计了三个选项。问卷最后是两个主观问题,请老师们回答哪些活动对他们的专业发展提升度最大,以及他们最想参加什么形式的专业发展活动。
  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任课教师(不包含公共课教师)。本次调查选取了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厦门门理工学院外语学院,以及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共80名从事商务英语专业课教学的老师作为受试对象,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收回有效率10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基本素质和能力分析
  关于教师的受教育情况调查表明,89.2%的老师具有硕士学位,8.3%的老師具有博士学位,这说明老师们的总体受教育程度很高,但另一方面,只有约8%的老师是毕业于商务英语专业,高达87%的老师是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另外约5%的老师是毕业自经济或国贸类专业。这说明目前担任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绝大多数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专业并不是完全对口。
  另外,高达91%的老师认为自己“具备丰富的英语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却只有约13%的老师认为自己具备丰富的商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在商务实践经验方面,只有4.7%的老师有过商务实践的经验,这部分老师要么曾经停薪留职,在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要么是从教之前曾从事过商务类的工作。但是绝大部分老师缺少商务实践的经验或经历。
  总之,从本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老师基本素质虽然不错,但综合能力不足,尤其是大多数老师是毕业自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不是商务英语专业(这或许跟商务英语专业是个相对年轻的专业有关,而且商务英语专业的硕士学位点很少),这部分老师获取商科专业知识的渠道要么是外出进修,要么是自学,所以商科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另外绝大多数老师没有从事商务工作的相关经验,所以,这导致老师们在上课时很难把书本知识和商务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分析
  8.2%的老师只是照本宣科,空泛地讲书本上的理论,82.8%的老师除了书本上的理论外经常引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加深学生对商务理论或概念的理解, 只有9%的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实战经验引导同学们进行课堂商务模拟,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语言上,88%的老师在上商科课程时采用的是双语教学,12%的老师采用的是纯英语教学。
  70.5%的老师会在课堂上经常采用探究和合作式学习,但仍有20.3%的老师会以灌输式理论讲解为主,另有9.2%的老师上课时经常采用课文翻译法,即:把课文逐字逐句地翻译成汉语。
  8.3%的老师会经常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及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61.7%的老师表示较少使用多媒体设备,只是有时利用它播放PPT。
  在教学评价方面,只有约46%的受试老师表示会根据商科课程的特点,善于设计与实施多样化的形成性评估手段来综合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大约54%的老师采用的还是以期末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手段。
  本组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大部分任课老师能够采用启发和探究式教学方法,但是老师们由于缺少相关的商务实践经验,所以在课堂上还需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外,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技能上,老师们还有待加强,在考核与评价环节,大多数老师没有使用多样化的形成性评价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态度及理念分析
  85.8%的受试老师选择了“热爱教学,力图关爱每个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只有8.4%的老师选择了“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89.6%的老师表示“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82.3%的老师选择了“我会努力钻研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只有6.8%的老师表示“打算更换其他职业或转教其他课程”。
  总之,本组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商务英语专业的老师都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学态度认真,愿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分析
  只有40.5%的老师选择了“具有清晰的专业发展意识和目标”,48.2% 的老师选择了“有一定的专业发展意识,但缺少清晰的目标”,另有11.3%的老师选择了“基本没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意识和目标”,23%的老师表示“所在的教师群体常常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形成专业发展团体,”70%的老师表示“所在的教师群体很少相互观摩、相互学习”。
  79.7%的老师表示“经常阅读教学及专业知识方面的学术著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约13%的老师选择了”经常有机会参加专业课程进修或外出访学”,81%的老师选择了“偶尔有机会”,另有约6%的老师表示“从来没有机会”。
  约98%的老师选择了“从没有机会去企业或公司参加商务实践或培训”,2%左右的老师选择了“偶尔有机会”。
  问卷的最后是两个主观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哪些活动对他们的专业发展提升度最大”,排在前三位的答案分别是:商务实践或培训,外出进修或外出访学,教学观摩,对于第二个问题“他们最想参加什么内容与形式的专业发展活动”,排在前三位的回答分别是:外出进修或访学,商务实践或培训,阅读专业书籍。
  通过对整个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福建省特殊用途英语专业的教师队伍总体是合格的,基本素质良好,他们热爱教学工作,能够采用最新的课堂教学方法等。但是问卷也同时反映出,这支队伍存在着以下突出的问题:
  1. 大部分老师出身英语专业,商科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另外绝大多数老师没有从事商务工作的实战经验,这导致老师们在上课时难以把书本知识和商务实践相结合。
  2. 大多数教师虽有一定的专业发展意识,但缺少清晰的目标和专业素质提升机会。
  3. 部分老师没有掌握ESP专业教学的要求,仍然采用语法翻译法和灌输法教学进行教学,测试手段也比较单一化。
  4. 相当一部分老师没有充分掌握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技术。
  三、如何提高特殊用途英语专业教师素质
  针对调查问卷反映出的目前特殊用途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采取多种方式,建立起一支复合型教师人才队伍
  特殊用途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又要懂专业知识。所以,教学管理部门应统筹规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的培养,建立起一支复合型教师人才队伍。比较理想的办法就是选派英语专业教师到其他院校进修一段时间的专业课或选派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专业课教师到国外或外语类本科院校进修一段时间的英语以弥补各自的不足,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其次,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下,也可在学校内部进行培养,比如,安排专业课教师和英语课教师互相听课,引导教师相互学习对方的专业知识,以弥补各自知识方面的不足[3]。总之,应想法设法为教师们的专业素质提升创造条件。
  此外可以鼓励或敦促ESP专业的教师们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读书看报,阅读专业书刊,上网等方式及时为自己充电,及时了解相关行业的最新资讯和案例,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针对绝大多数老师缺少商务实践经验的问题,学校可以为他们创设其他途径使他们获得与业界人士沟通交流的机会,比如,在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组织教师到对外业务多的单位或学校下属公司实习、调研、挂职锻炼。这样既丰富了老师的商务实践经验,也可以使教师了解社会对学生特殊用途英语能力的实际需求及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这无疑会提升ESP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能够把最新最实用的商务专业知识带到课堂中来。
  (二)立足教学实践,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合作与研究
  调查问卷表明,大多数ESP教师没有经常进行相互的观摩、学习与合作,没有形成专业发展团体,所以导致有的教师视野狭隘,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研究能力是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那么,特殊用途英语专业的教师如何提高他们的教学研究能力呢?首先,应该让教师认识到教学研究的重要性。通过针对特殊用途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与合作,开展科研活动,将这些实际问题上升为研究主题,并认真进行一个周期的研究,必将帮助教师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4]。另外,应充分发挥教研室、教研组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同时建立相应的竞争、激励机制,以保证教学研究能顺利而有效地开展。
  (三)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多媒體技术的能力
  由于绝大多数的ESP专业教师是文科出身,所以导致他们对一些先进的计算机教学设备和技术掌握不够好,有少数教师甚至连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都不能熟练掌握。但是ESP专业的一些专业技能课,比如,国际贸易模拟操作,市场营销等,要求任课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和一些软件的使用。所以,在现阶段,特殊用途英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把多媒体技术熟练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它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建议高校为本校ESP专业的教师提供必要的电化教学技术培训。只要教师对此足够的重视,积极参加学习和培训,就完全可以掌握基本的多媒体教学技术。
  四、结束语
  文章首先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果,指出了福建省高校特殊用途英语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现状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接着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随着英语的普及和经济的全球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开设特殊用途英语专业课程,而眼下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是制约这一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ESP专业的一名任课教师,笔者希望能与广大同行交流。共同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1):40-43.
  [2]周红芬.关于提高航海专业ESP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研究[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4(2):75-77.
  [3]宋丽莎.浅谈专门用途英语[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156-157.
  [4]鲁淑芳.论当代高校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教育与职业,2006(2):44-45.
  基金项目:文章系福建省2014年度“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重点资助项目“福建省高校本科特殊用途英语专业教学现状与社会需求调查与研究”(编号:FJJKCGZ14-03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秋梅(1972-),女,汉族,山东省巨野县人,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其他文献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摘 要:当下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意识淡薄、党务教育管理队伍不健全、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内容及形式单调乏味等问题。如何创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提高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创新高校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路径研究,强化党务管理队伍建设、转变党员
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240)  摘 要:在国家“一带一路”新的战略合作发展背景下,工科院校扩大来华留学学位研究生规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结合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1年-2014年学位留学研究生的招生实践和案例分析,从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专业建设、制度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多方面探讨工科院校扩大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位生规模的思考。  关键词:工科院校;来华留学学位研究生;规模扩大 
期刊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科研外事处,河南 郑州 450008)  摘 要: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为了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经验积累。在培训过程中对参训教师的各方面及层次进行了解,科学制定培训课内容,因材施教。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参训教师的知识建构、迁移能力和碎片化学习能力,完善规范教师培训运行、管理和评价机
期刊
(南京工业大学 校长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1816)  摘 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遵循“创新为体,创业为用”理念,倡导素质本位,以提升创新素质和创业素质为目标。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斯坦福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以培养创新能力為宗旨,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深度结合,为我们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中图
期刊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权威是保持教育教学秩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是研究学生创新能力必须重视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高校教师权威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分析高校教师权威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教师权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显著帮助,教师权威发挥
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摘 要:本研究对2011级学生两年队列调研的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第一年和新入学学生周末活动的时间分配有显著性差异。第一年的大学生周末生活更加丰富与轻松,兼顾了各方面的发展;而新入学的学生则以学业发展为主。该结果提示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周末时间结构安排有了明显的改变。文章通过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生周末生活的行为动机与现状,目的是
期刊
(普洱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摘 要:语言的学习需要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教师或母语者的认真引导下,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并通过长期坚持学习和运用,获得语言技能。普洱学院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2+1合作办学条件下,引导应用英语(英语、泰语方向)学生有效地学习泰语,提高了学生泰语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合作办学;泰语;分阶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曲靖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以大学英语的各个教学环节为出发点,其定位和内涵直接决定着教材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它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出发点,也是评价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最终准则。文章回顾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演变历程中的人文性趋势,并以曲靖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例,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中的人文构建特征。  关键词:人文性
期刊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摘 要:以爱课程网(www.icourses.edu.cn)“视频公开课”为例,通过六轮的教学实践探讨,将网络课程资源的教学与学习过程分为课前设计、自主学习、课堂精讲、课程讨论、开放形成性评价五个环节,构建了适合网络课程资源课程特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陕西科技大学 职业教育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摘 要:校训,是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精神与文化传统,凝练了学校文化与育人理念,是学校的灵魂。陕西科技大学以“至诚至博”为校训,体现了学校明德与诚信的精神、博学与包容精神、自由与批判精神、传承和创新精神,完整地诠释了陕西科技大学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与办学精神。  关键词:校训;明德;博学;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