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实现问题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y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引入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以来,由于规定较为原则化,优先受偿权的实现一直存在着实现困境。2018年《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二)》的发布,重新定义了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适用范围、权利主体范围、期间起算点等问题,其中一些规定甚至与十几年以来,实践部门对规则理解相去甚远,引发了实践中的诸多争议,因此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同案不同判、诉讼支持率较低等问题,制约着我国的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2020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一)》,对优先受偿权的行使期间、受偿主体范围等裁判规则,作出进一步的重大调整,几乎对该制度进行了重构,由于新的司法解释尚未在实践中广泛运用,因此还未体现出给案件实际审理带来的变化,但从理论上来说,如此重大的调整势必将在未来影响我国的司法裁判。为解决上述争议,本文从分析现状为切入点,在对制度进行性充分的法理解读的基础上,以2011年到2020年间的303份案由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纠纷”的裁判文书为实证数据,依照争议点的不同对案例进行分类,并以数据化的形式总结出优先受偿权实现现状,将出现的具体问题大致归为:优先权受偿期间起算点难以确定、受偿范围难以认定、行使方式有效性有争议以及主体范围不确定等问题。并针对各个具体问题进行充分研究,总结出各问题出现的原因,形成对优先受偿权的系统性研究。最后结合域外相关制度对我国制度建设的启示,提出以下建议:1.明确优先受偿权性质为法定优先权;2.扩大受偿主体,有条件地将实际施工人纳入优先受偿权主体范围;3.引入“一次性”登记制度;4.完善催告程序的相关规定。期望能够对我国的优先受偿权制度完善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绿色信贷是银行传统信贷的创新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污染企业或项目设置了较高的贷款门槛,从而引导资金流向节能环保的企业或项目,实现产业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信贷发展的主体,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这一新兴业务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较多的不确定性。因此,
在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项目管理能力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长度。而在项目管理中管理者常常关注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几大指标。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增大,项目沟通管理对项目成败的影响作用开始突显,企业开始不断对其加以重视,开始从战略层面思考项目沟通管理的问题。本文以XN公司H施工总承包项目的相关方沟通管理课题进行研究。从项目沟通管理理论知识入手,结合H项目实际情况,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
公务员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务员工作效率和积极性,让公务员队伍在新时期更好地履职尽责、服务人民,需要发挥好薪酬的激励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务员薪酬制度是壮大公务员队伍,引导社会形成良好的收入分配秩序,是促进社会各行业薪酬公平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主要运用公平理论,采用政策分析和问卷调查方法研究贵州省直机关公务员群体薪酬公平性相关问题。经研究发现,贵州省直机关公务员的薪酬存在行业
习主席在中央财经委第七次会议上做出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做强做优做大。要坚持和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不断增强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这对处于改革深水区的国有企业既是鼓励又是要求。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进程中的“秘密武器”,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数量减少,如何提高现有国有企业质量,实现国有
贵州作为南方能源大省,在区域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源在本省的占比较大,起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全省能源工业,特别是煤电工业还面临煤炭生产方式粗放,供给结构不合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煤矿安全生产基础不牢固,配套政策不完善、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本文应用多源流理论框架,结合贵州省省情,对贵州省能源工业运行改革的政策议程设置进行分析,分析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的耦合作用,在政策企业家的推动下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新增了虚假诉讼罪。尽管在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的《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此罪的入罪、罪数形态及共犯形态都进一步作出了明确划分。但是,此罪本身在司法实践中应用还不够成熟,在理论中存在诸多疑问和难题,在司法认定上亦存在诸多需要厘清的问题。本文采取理论结合案例论证,分析此罪司法认定中存在的疑难点。第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的逐步扩大,城市管理逐渐被公众广泛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清镇市作为贵州省贵阳市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的试点地之一,基本能代表当地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水平,但局限于过去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不高等原因,其“城市病”仍旧高发。本文以清镇市为样本,从执法主体、执法对象、执
“同案同判”我国是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但因为成文法的僵化和法官本身的主观性等原因,民事案件的“同案同判”的实现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阻碍。本文认为与待决案件类似的民事案件即“同案”可以有效地减小成文法僵化和法官本身主观性对案件裁决带来的影响,对待决案件有着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最终推进民事案件的“同案同判”。因此,本文根据民事案件本身的特点,从“同案”的认定、供给、检索、适用四个角度出发去分析妨害我国民
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逐年增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是当前首要任务,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下行的国内外大环境下,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是一项重要挑战。近年来,在公共管理视角下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开展的研究比较少,特别是针对贵州这一西部省份的更是比较匮乏,本文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对西部省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不足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毕
本文主要围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与营销特点不同,传统媒体受新媒体严重冲击为背景,以一家经营高速公路户外媒体的G传媒公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访谈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首先,从G传媒公司的营销环境分析入手,深入了解和研究G传媒公司在互联网时代下进行新媒体整合营销的必要性,其次根据G传媒公司目前的营销现状,根据访谈总结归纳出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存在的主要营销问题,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