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中国近现代美学基本范畴辨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al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欲"范畴为研究对象,采取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将"欲"视作一个历史性范围将其植入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具体的美学思潮与现象中加以考察."欲",指人的本能欲望,它在古典美学中一直处于被压抑的地位,但伴随近现代社会因素的出现与理欲观念的转变开始于美学中突显出来,并上升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欲"范畴在美学中的突显与演变基于三重背景:1、商品经济的发展,2、心学的解体,3、西方文化哲学的传入.鉴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偏重于节欲主义的,而近现代以来,欲的发展又极不充分,因此,对近现代美学中欲这一环节的突显,我们更应看到其积极的意义,对当前审美文化中欲的回归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但在积极肯定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欲"作为人欲、"欲"范畴作为一个美学范畴的特殊性.
其他文献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汉大赋(散体赋)基本摆脱了在学术界受冷遇的境况,其研究已取得可观的成就.该文借用刘熙载"言志讽谏"之语,以汉大赋作品本身为出发点,力求透过其汪秽繁复的语言,
“女性主义”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于20世纪80年代由朱虹介绍到中国,当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都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文学批评方面,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家主
近年来,全球化浪潮正在日渐深入地影响着地球上的每个国家。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世界各国举办的大型活动盛会也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奥运会开幕式,作为颇具代表性的大型
审美情感问题,是艺术创作上的核心问题.审美情感则是在一定审美理想光照下,对生活和日常情感作审美性地集中、升华与超越,并予以精湛的艺术定型.审美情感也不同于理智情感和
近年来,作家方方以其小说的悲剧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与经典悲剧的比较,主要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方方小说悲剧的美特性,即悲剧人物的世俗性、悲剧冲突的内敛性、悲剧
作为词坛的大家,辛弃疾转益多师,搜罗万象,融铸唐诗如己出。辛词对唐诗的接受绝非偶然,是外部机缘与内部因缘合力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宋代浓厚的宗唐文学风尚及文化传播手段
汉魏六朝书论记录了崔瑗、王羲之、羊欣等的书法理论及思想,其语言具有一定的口语化和专业化特点,能反映当时的美学思想和人们的审美情趣,是我们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目前学
叶芝是爱尔兰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位诗人。作为英裔爱尔兰人,作为用英语为爱尔兰创作的英-爱诗人,作为浪漫主义向象征主义过渡时期重要诗人,他身上有太多的混杂成分而让人琢
1922年9月13日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创刊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30年9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
对文学史的观照可以从多种角度切入,本论文选取的宗教视野乃其中之一。这种视角选择是基于两点考虑:第一,以“宗教视野”审视文学变革,可以跳出单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叙述模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