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离散度相关论文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心肌缺血之间是否存在临床相关性,并寻找促进心肌缺血患者合并GER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500例行心......
目的 了解心率变异(HRV)、Q-T离散度(Q-Td)和心室晚电位(VLP)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价值.方法 40例AMI患者HRV(SDNN)、Q-T......
对患有早期工业性氟病的工人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查 ,结果表明 ,其心电图平均Q -T间期并无明显延长 ,但Q -T离散度较普通工人明显增大......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患者心向量图T环改变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对1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心向量图T环异常指标及心电图Q-T离散度观察比......
本文对不同透析方式的67例尿毒症患者Q-T离散度(Q-Td)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透析方式对Q-Td、Q-Tcd无明显影响,测量Q-Tcd在......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的Q-T离散度(Q-Td)及其心率校正值(Q-Tcd)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3例临床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出现J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47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和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和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82例,随机分为非洛......
目的探讨Q-T离散度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40例,分为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组20例,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20......
目的 通过分析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对改善Q-Td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102例冠......
目的观察地氟醚或异丙酚麻醉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 方法 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地氟醚组和异丙酚组(每组25例......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对心脏损伤的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以化疗后心电图出现ST-T改变为观察......
目的为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心室晚电位(VLP)及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比分析了60例正常人与68例AMI患者的Q-Td以及与心脏事件......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是否为评定老年冠心病严重度和疗效的新指标.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35例(>60岁),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的Q-T离散度(Q-Td)及其心率校正值(Q-Tcd)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3例临床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
高血压病(EH)伴左室肥厚(LVH)是心脏损害的主要表现之一,许多研究证明,高血压性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而Q-T离散......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的Q-T离散度与冠脉狭窄程度及左室大小的关系,观察了65例冠状动脉单支狭窄>60%的冠心病患者,其中不伴左室增大者3......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心室复极的影响,评价治疗过程中心脏事件的安全性.方法对108例精神病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30分钟内和......
1985年Campptll等首先提出Q-T离散度(QTd)的概念,它是体表12导联心电图最大与最小Q-T间期之差.1992年Higham等研究证明Q-Td与心肌......
丹红注射液为传统中药丹参与红花的复方制剂,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临床广泛应用于心绞痛、心肌梗塞、肺心病、脑卒中、缺血......
目的探讨运动试验对老年人Q-Td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4例老年人为观察对象,按运动试验结果分为阳性组34例;阴性组30例。对每例观察对......
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局部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等病变,可导致局部心肌电生理特性,如有效不应期、传导速度等发生变化,从而使Q-T离散......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后Q-T离散度的变化,探讨PTCA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测定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Q-T离散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7例均符合诊断标准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组,25例经心电图检查的......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和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70例,随机分为A组口服氨氯......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AMI发病6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的46例患者,栓后冠脉有无再通......
为评价冠心病及高心病的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观察了97例冠心病、高心病患者的Q-T离散度,并与96例正常组对比。结果表明,冠心病,高心病患者的QTd、Q-Tcd、......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健康人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观察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并与58例健康人QT离散度比较,急性......
为探讨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与老年冠心病病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对老年冠心病及健康老人各50例前后5年常规心电图Q-Tcd进行了......
目的了解Q-T离散度延长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65例尿毒症患者的Q-T离散度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尿毒症患......
目的探讨区域性Q-T间期差(Q-Trd)能否作为某些心血管病的鉴别诊断指标,并为临床提供一组正常参考值.方法对644例正常成人的12导联......
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是心源性猝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这又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1].Q-......
Q-T离散度(Q-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最长、最短Q-T间期(QT)的差值,它所反映的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在心肌梗......
Q-Td是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其和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猝死等之间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针剂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方法:对30名注射了左氧氟沙星针剂的患者注射前后的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注射该针......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及运动前后Q-Tc变化量(△Q-Tc)与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评价其在平板运动试验中的价值,方法:5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男36例,女19例,采用运动平......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观察48例糖尿病并AMI发病6小时内患者的静脉溶......
Q- T离散度 (Q- Tcd)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致命性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对 6 6例 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 Q- T......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在慢性肺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32例慢性肺心急性加重期病人Q-Td、校正Q-Td(Q-Tcd)的变化,并与25例......
缺血预适应是指心肌短暂缺血对随后发生的持续严重缺血的保护作用,即限制心肌梗死范围、增加心肌收缩力及防止再灌注心律失常等。临......
目的探讨潘南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为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治疗组286例,给予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预后的关系.方法:现有三组,第1组AMI 136例,第2组心绞痛病人64岁,第3组50例为对照组.同步采样记录......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与心电图QT离散度(QTd)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经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的......
最近几年来,人们发现QT间期离散度(QTd)反映心室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在临床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分析急性心肌......
Q-T离散度(QTd)反映心肌复极时间总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是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本文对9例Q-T间期延长引起的尖端扭转型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肥胖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中心型肥胖(腹部型)与高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