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染色相关论文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rally spreading tumor,LST)与大肠癌密切相关,早期发现,早期内镜处理,可降低大肠癌发生率。我们通过黏膜染色......
大肠平坦型病变是基于大肠肿瘤形态学意义上提出的概念,由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并规定大肠平坦型病变的肉眼定义是病变的高度......
我国属胃癌高发国家,及时发现和治疗早期胃癌(EGC),对于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EGC定义为垂直方向的浸润不超过黏膜下......
近年来放大肠镜联合黏膜染色的应用提高了平坦型病变的发现率^[1-3],随着认识和研究的深入,发现平坦型病变更多地与异型增生和癌相关......
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日前主要依靠内镜检查,但其活检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内镜下食管黏膜染色不仅可以确切地获得病变形态学的剡断,并且......
目的 探讨黏膜染色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价值及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 使用0.4%的靛胭脂对393例结肠镜检查发现的小病变进行......
目的分析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特征,评估其内镜下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孝感市中心医院进行的......
目的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水平,探索早期大肠癌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方法对结肠镜检查发现的小病变用0.4%靛胭脂行黏膜染色,观察腺管......
据统计,每年新发的100万例胃癌患者中有2/3源于亚洲。在我国,虽然发病率较以往有所下降,但其仍是引起死亡最多的恶性肿瘤。进展期胃癌......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结合腺管一口分型对大肠息肉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放大内镜检查中发现息肉性病变后,对病灶及直肠喷洒靛胭脂......
目的应用放大内镜联合黏膜染色技术来寻找表面型病变(Ⅱ型),比较大肠黏膜隆起型病变(Ⅰ型)和Ⅱ型病变的癌变率.方法连续3 000例患......
目的 探讨染色放大内镜下胃小凹分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Olympus GIF-Q240Z内镜对516例病人进行检查,局部喷洒0.4%靛胭脂染色后利......
目的评价和探讨内镜色素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4例胃镜下粘膜异常表现患者,104例局部美蓝染色后活检,120例......
目的探讨胃镜下黏膜染色联合黏膜切除术对胃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将常规胃镜下发现胃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病例根据患者就......
目的通过染色放大内镜观察不同大肠黏膜病变的Pitpattern形态,探讨其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染色放大内镜对146例......
目的 探讨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内镜下对98例可疑病变进行黏膜染色,分别在染色前后进行内镜诊断比......
目的 探讨普通电子肠镜下靛胭脂黏膜染色联合黏膜切除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及早期大肠癌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 对3860例肠镜检查中......
目的探讨结肠镜结合黏膜染色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5年来确诊......
目的评价和探讨内镜色素染色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食管癌可疑患者局部喷洒染剂后,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结果食管黏......
背景: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目的:探讨色素内镜联合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对结直肠LST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纳入2......
目的探讨黏膜染色重新界定食管癌肿瘤大小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52例疑似食管癌患者,除癌肿取活检外,退镜至距门齿20cm处,清水清理黏液......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镜下形态、腺管开口类型和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对10例LST可疑病变行0.3%靛胭脂喷洒染色,确定......
摘 要 目的:评价和探讨内镜色素染色对食管癌、胃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80例食管癌、胃癌可疑患者局部喷洒染剂后,观察着色情......
目的评价大肠上皮表面腺管开口分型对诊断早期大肠癌以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3月采用结肠镜检查1280例,......
消化道肿瘤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准确的临床评估,失去了有效的治疗机......
目的研究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内镜下216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染色组108例用Lugol氏液对......
目的 评价腺管开口分型对诊断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2 0 0 0年 11月~ 2 0 0 2年 8月结肠镜检查 4 176例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