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后响应模型相关论文
现行黄河三角洲是于1855年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改由利津入渤海而形成,多年来黄河入海口河道发生了多次改道,黄河入海口也发生变迁。......
基于实测资料分析了三门峡水库自2003年采用“318”控制运用以来,入库水沙条件、运用水位及潼关高程的变化特点,发现“318”控制运......
准确把握环境变化下前期水沙条件对当前河床形态调整的影响,建立非平衡态河床形态调整的模拟方法,对深化河床非平衡调整过程的认识......
受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爆发的影响,图特河北汊(North Fork Toutle River)河道被掩埋深度达140多米,重新发育河道在时空上均表现出冲......
平滩流量是反映河槽排洪输沙能力的重要指标。冲积河流汛后平滩流量是一定时期内非汛期、汛期水沙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平滩流......
滞后性是河流系统自动调整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河道演变的滞后响应机制,在考虑上游来水来沙和下游侵蚀基准面(潼关高程)共同影响......
针对河流泥沙水文学模型,在对基础方程(考虑上站来水含沙量的幂律函数公式)基本内涵(不平衡输沙理念、相对空间概念及自动调整作用......
在分析黄河小北干流和渭河下游河道淤积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演变机制的基础上,将河道淤积体纵剖面的平衡形态概化为一个由潼关高程抬......
论文选取我国黄河和美国图特河北汊作为典型案例,以河床演变普遍存在的滞后现象为主线,以描述河床演变过程的滞后响应模型为基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