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汉代医简相关论文
1972年甘肃省武威县出土的汉代简牍,包括2种竹简和1种木牍,由隶书和章草2种字体书写,竹简分别编联,木牍未曾编联,具体内容可分医方......
是于一九七二年在甘肃省武威地区早滩坡汉墓中出土的医药简,共计九十二枚:这批简牍是迄今为止西北地区出土的医药简中数量最多内涵......
1972年甘肃武威旱滩坡地带兴修水利工程时,在一座东汉土圹墓中发现了92枚医药简牍,称之为“武威汉代医简”(以下简称“医简”)。这......
祛寒逐风合剂是以 1 972年由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中“伤寒逐风方”为基础方配制而成的中药制剂 ,供临床使用。方中有制附片、川......
武威汉代医简是一批中医药方的出土文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末年的中医方剂情况。文章分析了这批医简中的四则药方的药理,并与时代......
主要讨论五组竹简,认为前三组竹简并不能够确定为同一部分的简文,将它们编联在一起不适宜,应该分别释读,单独排列;第四组竹简所脱......
目的:挖掘分析武威汉代医简研究现状,以促进甘肃省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方法:使用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选择主题词“武威医简”或“......
《武威汉代医简》的用字情况大体上反映了东汉时期汉字发展和使用的基本情况。文章以许慎的“六书”说为依据,兼用孙雍长先生关于汉......
【关键词】武威汉代医简;“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风湿病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
期刊
武威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部,历史悠久,建置较早,早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着.相传古代分为九州,今武威地属雍州.公元前121......
梳理1972年武威汉代医简出土后的研究成果,从文字词语的释读校正研究、医学理论及临床医学研究和与其他出土及传世文献的比较研究......
武威汉代医简是我国医药文献的瑰宝,其与随后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张家山医药简等开创了医药文献研究的新局面。自1972年武威汉代......
197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武威汉代医简>,是一部在1972年由甘肃武威县旱滩坡东汉墓中出土的汉代竹、木简牍医书,载有可辨识的药方36......
武威汉代医简是1972年出土于甘肃武威的汉代医简,共有医学简牍92枚,其内容涉及内、外、妇、儿、针灸等多个学科,其中论及痹证的有13枚......
文章通过考查武威汉代医简的用字来探询这些字的音韵情况,提出东汉时期牙音和舌音有一定关系,因此东汉可能已有复辅音;清音、浊音......
本文对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所载痹证方药简、牍文作了整理,并将近年来《医简》所载痹证方药的临床运用作了总结。......
文章介绍了武威汉代医简内容及其与《伤寒杂病论》的联系,并从扩展药物种类、创立方药剂型、辨证肇始,以及首提活血化瘀治法、博采众......
武威柏树乡下五畦村旱滩坡发现的东汉墓葬中,清理出医药简牍92枚,其中记载各科方剂30多个,涉及内科、外科、骨伤科、五官科、针灸科等......
武威汉代医简形成于东汉早期,是珍贵的医药学著作,也是语言文字研究的重要史料,在寒字、词汇、语法及辞书编纂等方面均有其不可替代的......
《武威汉代医简》的用字情况大体上反映了东汉时期汉字发展和使用的基本情况,其中的一些用字实例可以充分印证"六书"中转注和假借这......
回顾总结了武威汉代医简自1972年出土40年来的研究概况,主要内容有武威汉代医简出土简介;武威汉代医简出土的历史意义及其医学价值......
目的观察清热逐风合剂联合西药及康复综合疗法对膝骨关节炎(KOA)发作期风湿热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分层、分区组随机分......
目的:观察《武威汉代医简》之五劳七损方治疗产后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产后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
武威汉代医简形成于东汉早期,用带有草书特点的汉隶书写,用字趋易求简,存在大量的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和讹误字,真实地反映了当......
对《武威汉代医简》中的量词做了穷尽性考察,共检得21个量词225处用例,对这些量词和用例作简要分析,指出了《武威汉代医简》量词的分......
对《武威汉代医简》所及方剂剂型进行了梳理,共检得散剂19例,膏剂9例,丸剂7例,栓剂2例,汤剂和浸剂各1例。并就上述剂型的制备、计......
从偏旁歧异的角度考察武威医简异文情况,计有缺少偏旁、多出偏旁、改换偏旁和偏旁易位等4种表现;从文字异写的成因及性质考察,有古......
对《武威汉代医简》中用到的“和”与“合和”进行了穷尽性考察,其中,“和”字单用者凡5例,在语境中表现为“以……和”或者“和以…......
目的观察《武威江代医简》之五劳七损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武威汉代医简》之五......
本文通过列举甘肃省名中医张延昌主任医师运用《武威汉代医简》中所载"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医案三例,说明了《武......
目的探讨武威汉代医简"治诸癃方"治疗石淋的效果及与石淋患者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西和县中医医院收治的......
我国很早就有中药外治法治疗疾病的记载,如《礼记》中说“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说明头和身体的疾病可以通过沐浴即外治法来治疗,外......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本刊辟有专家诊疗经验、理论研究、学术探讨、实验研究、临......
为了运用中医中药攻克诊治风湿性疾病,减少西药治疗造成的副作用,寻求治疗这类疾病的有效药物。我们应用武威汉代医简中“治鲁氏青......
武威汉代医简中有些文字异写,其实反映了语词及文字的孳乳分化历史,它与后世常见词形之间是同源孳乳关系。有的注释者将其称为"误......
从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给药时间、恢复期的护理、急救护理五方面 ,对 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和 1973年底从湖南长......
汉代医学简的价值及其研究沈颂金我国最古老的医学文献是战国秦汉时期先后出现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和张仲景......
以《敦煌汉简》医药简和《武威汉代医简》为参考底本,结合文字考释及医简解读,从伤寒、杂病、药物、针灸诸方面了解两汉时期西北地......
河西简牍是指在河西走廊的敦煌、居延、玉门、武威等地出土的简牍。河西简牍的年代上自西汉,下迄西夏,前后延续一千二三百年,其中......
<正>1984年江苏扬州仪徵胥浦101号汉墓出土了一组写有《先令券书》的竹简。该简共有16枚,内容完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临终遗嘱抄件......
<正>验案张某,男,46岁,2007年10月9日初诊。患者因多次睡卧冰冷潮湿之地致右臀及下肢麻木、疼痛约半年余。近1个月来,劳累或受寒着......
1972年在我国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的医药简牍 ,是研究祖国医学遗产的一批珍贵实物资料。根据考证 ,系为墓主人长期从事医疗实践......
张延昌主任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甘肃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他是研究武威汉代医简最早和最有成就的专家之一,......
武威汉代医简中有大量通假字,也有少量的讹误字。本文对此进行了归纳分析,尤其是对通假字的表现及成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解证。......
通过对《武威汉代医简》中"东海白水侯方"的文献研究,以期探求其发源流转,发现可能源自两汉"献方"活动,后由于疗效明确,一直流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