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鼎芬相关论文
《清议报》是晚清最重要的维新派舆论阵地之一,曾发表了大量的诗词作品。目前针对《清议报》诗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毋暇是在《清......
梁鼎芬是晚清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论文着重介绍他的主要藏书活动以及他对晚清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丰湖书藏践行是梁鼎芬藏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绪年间,惠州地处东鄙,学风未开。为了改变现状,梁鼎芬力主建立书藏。出于有效配......
王世杰(1891——1981),字雪艇,行五,湖北崇阳人。父王步瀛,靠经商富甲一方。王世杰五岁入私塾,生赋异秉,敏而好学,深得业师周子熙(......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人际关系往往受到政见分歧的严重影响。思想与政治的歧异,为友为敌,变幻不恒。康有为与梁鼎芬......
清代中期,随着湮没于荒野千年的碑版的出土,书坛兴起碑学之风,出现了一批碑派书家,他们将秦篆、汉隶、北碑的书写技法和意韵融入书......
梁鼎芬是晚清忠君卫道型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本文论述梁鼎芬的思想和主要活动,以及对其一生进行分期、定位,探讨他的思想活动轨迹。......
梁鼎芬(1859—1920),字星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晚清著名的书院教育活动家、藏书家。光绪六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84年上书弹劾......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病逝。当年冬天,她与光绪皇帝的灵柩一起下葬于崇陵。此时,距离清廷逊位已经一年有余。隆裕太后的灵棚中,......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性格刚毅,才干卓绝,然其传世之诗文极为罕见。本文介绍其早年重要遗稿《致星海先生函》,考订其写作时间及......
康有为早年碑学知识的积累与其政治交游圈的逐渐形成和拓展密不可分,而体现出来的地缘特色使我们对艺术史中的图像传播和观念生成,......
梁鼎芬生于清末,1880年中进士。正当他满怀报国激情评议时政时,却遭受到一纸“诃责”诏书。但他并没有因此沉默,而是投身张之洞作......
光绪二十一年秋,张之洞与康有为最初交往于南京,张因甲午战争而署理两江总督,反对李鸿章等人的议和,康因发动"公车上书"及上书光绪......
学界对丁未政潮后梁鼎芬参劾奕、袁世凯的研究因原始资料的缺乏,其中内情并未完全澄清。民初以来,世人多从清议的层面评议此事,对......
<正>上世纪70年代海外学者周康燮先生披露了陈三立写作于庚子年六月十三日(1900年7月9日)的一通密札,并附跋语谓:"文中隐寓别辟蹊......
<正>人相吊,或以诗词挽,或以韵文悼,鲜有作画而祭之者。然广东番禺梁鼎芬死后,浙江龙游余绍宋就作画为祭,记录了梁鼎芬下葬的情景......
<正>2005年余发表《张之洞在庚子年的帝王梦——以宇都宫太郎的日记为线索》①(以下简称《张梦》)之后,国内刊物纷纷转载。2007年,......
<正>四光緒二十二年查驗劉鶚的假資産證明劉鶚(1857—1909),江蘇丹陽人,寄籍山陽(今淮安),字雲摶,又字鐵雲、公約等,號老殘。他在......
丰湖书院是晚近岭南名儒梁鼎芬书院掌教生涯的开始,也是他毕生从事藏书事业的起点。由于梁鼎芬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广东学林的支持,丰......
梁鼎芬(1859-1920年),字星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曾任直隶州知州、武昌知府、湖北安襄郧荆道、湖北按察使、布政使等职.早年以科举......
梁鼎芬(1859——1919),字星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中法战争时上疏弹劾北洋大臣李鸿章,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