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型浮游植物相关论文
南海永乐龙洞位于西沙群岛永乐环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深的海洋蓝洞,水文环境及理化因素特殊,90 m以下水体为无氧环境.为研究永乐......
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是地球上种类最丰富,数量最多的有机体,介导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际上......
微微型浮游植物(0.2~2.0μm)是海水中最小的自养浮游生物,在世界各海域广泛分布,并在海洋有机物质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荧光......
于2011年11月28日至2012年1月12日调查了南海南部113°E断面(5—13°N)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并分析了其分布与环境因子......
试验比较了新鲜样品和经1%戊二醛固定液氮保存的样品在细胞密度、细胞大小、自发荧光强度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经戊二醛固定处理后......
利用流式细胞术对东、黄海水域中微微型浮游植物进行识别测量的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可以直接利用细胞内含有的不同色素,经氩离......
自1979年聚球藻(Synechococcus)被发现以来,对以前为人们知之甚少的微微型(粒径〈2μm)、超微型(粒径〈5μm)浮游植物的研究逐渐形成并日......
1997年8月、1998年2~3月和1998年8月,应用荧光显微镜、^14C法分别测定了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类群组成和生长速率,探讨了该海域原......
利用2008年夏季我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资料,基于流式细胞技术,对白令海北部陆架区的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细胞大小(碳含量)、色素浓......
从我国南海北部大洋陆架外海域中取样分离培养的1株微微型浮游植物(SCSIO-8),以它为材料,对其生长特征、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和分......
利用2008年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的机会,分析夏季楚科奇海微微型、微型浮游植物和细菌丰度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它们与楚科奇海水团......
微微型浮游生物是粒径大小介于0.22μm和3μm之间的浮游生物,在世界各海域广泛存在,包括微微型浮游植物和微微型浮游动物。它们是......
抑食金球藻可产生一种抑制双壳类动物摄食的胞外多糖,导致贝类大量死亡.由于抑食金球藻个体微小、形态学鉴定困难,故在辽东湾海域......
利用荧光显微技术(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EFM)对2006年夏季北黄海水域80个站点的微微型浮游植物进行了检测,并对其在平面和垂直......
利用荧光显微技术(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EFM)对青岛近海及其邻近海域夏季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进行调查,研究了微微型浮游植物......
受季风强迫,珠江淡水羽在南海北部广泛形成羽流锋面,而浮游植物群落通常在羽流锋面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南海北部毗邻珠江三角洲,陆......
盐湖在地球表层分布较广,中国是世界上盐湖分布稠密的国家。尽管盐湖生态环境极端恶劣,但它们依然是陆地特别是高原生态系统中十分......
分别以18Sr DNA的V4区和V9区为目标基因,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海水样品中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利用在......
本文主要内容为流式细胞计在中国东、黄海对超微型浮游植物的检测结果报导,所做工作包括:2000年秋季及2001年春季的两个航次、2001年......
本文利用流式细胞仪对青岛近海夏、冬、春、秋四个季节浮游病毒、异养细菌和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进行了检测,并对浮游病毒丰度与异......
浮游病毒是对水体生态系统中悬浮于水体中的各类病毒的总称,它在浮游生态系统生物链及群落结构、宿主多样性和赤潮发生等方面都有......
微微型浮游植物是指粒径范围在0.22μm2μm之间的浮游植物,包括原绿球藻(Pro)、聚球藻(Syn)和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Euk),在世界各海域广泛分......
1997年8月、1998年2~3月和1998年8月,调查分析了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平面、垂直、总日和季节)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
微微型浮游植物是指粒径大小介于0.22μm和3μm之间的浮游植物,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大海域,包括微微型光合原核浮游植物和微微型真核......
分别于 1997年 10月与 1998年 4月 ,研究了厦门西侧海域微微型浮游植物类群组成、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厦门......
2011年6月秦皇岛北戴河海域暴发微微型浮游植物赤潮,对北戴河海域进行了3次海域调查,探讨和分析了秦皇岛海域赤潮暴发期间的6月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