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无脊椎动物相关论文
水和泥沙共同作用塑造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动态,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然而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大......
人类活动引发的淡水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很多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位于滇中地区的滇池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泊,近几十年来由于......
人类活动引发的淡水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很多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位于滇中地区的滇池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泊,近几十年来由于......
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都已被证明是生物群落空间特征的重要驱动因子。溪......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2009年6月—2010年5月,在滴水湖设置8个采样点调查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滴水湖共采......
黄颡鱼属鲇形目,鳞科,黄颡鱼属,又名黄腊丁、嘎牙子、黄鳍鱼、黄刺骨,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胸鳍和背鳍有锯齿状的硬棘,主食底栖......
黄颡鱼隶属鲇形目、鳞科、黄颡鱼属,长江上游重庆、四川、贵州俗名黄辣丁,长江下游江苏、上海和浙江一带俗称昂刺鱼。广泛分布于我国......
对苏格兰邓佛姆林郡4个城市可持续排水系统(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system,SUDS)的理化指标及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陆基家庭水产养殖正逐步成为广西水产养殖产业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广西南流江、钦江和防城江的水质特性、无脊椎动物群落、硝酸......
三期对南明河贵阳市区三江口至水口寺河段12个断面的调查,共获底栖动物31种,其中污染指示种有17种,软体动物在种类上占优势,环节动......
加拿大生态学家A.G.Yates等在32个小流域(100~1400hm^2)中对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群落进行了采样,测量了动植物栖息地和河流水质状况,确定了采......
为探明现阶段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于2017年春、夏、秋3个季节对6个样点开展了调查.共记录3门41......
分别于2018年5月和8月对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19(淡水补给区11处,石油开采区8处)处采样点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调查采......
通过2005年至2010年对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水生生物监测,重点项目底栖动物群落构成进行了详细调查,共观察到底栖动物139种,隶属3门22......
为监测雄安新区重要水源地白洋淀的水质情况,2018年8月对白洋淀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16种,其中软体动物6种、节肢动......
将物种DNA条形码实际应用于太湖流域底栖无脊椎动物分类,并与形态学分类结果比对,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可应用于本流域底栖无脊......
基于东江流域24个采样点的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数据,构建生物完整性指数,采用比值法统一筛选出的核心参数的量纲,将各个参数累加得......
2013年3-10月对衡水湖水质进行了监测,在衡水湖设置了8个采样点,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要目标对衡水湖水质进行评价。共采集到......
将国外已经成功应用的两类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指数:严格基于底栖生物敏感度分类的AZTI海洋生物指数(AZTI marine biotic index,A......
约80%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在生活史中具浮游幼体阶段,其中甲壳动物的幼体最为多样化。十足类甲壳动物具典型的浮游幼体阶段,而后是由浮......
2002年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分两次调查了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及其影响区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概况。结果表明:雅砻江中、下......
2009年9月—2011年1月对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后滩湿地共采集到53个物种,隶属4门,8纲.节肢动物......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耐污值反映的是底栖动物对外界环境各种污染物的综合耐受能力。一般对耐污小于4的生物称为敏感生物,而对耐污值......
2002年5月、7~8月和2003年7月分三次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四条主沟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九寨沟主要水体底栖无......
底栖无脊椎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群落结构特点与河流环境因子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