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底栖动物相关论文
2019年1月和2月以及2020年10月分别对南海北部潮间带进行了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对其中12个站位成功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的......
本文利用2011年6月(夏季航次)、2011年11月(秋季航次)、2012年5月(春季航次)3个航次在北黄海中部采集的沉积物样品,结合各种环境因子对北......
于2012-2014年间对福建省四个主要岛屿(东山岛、火山岛、湄洲岛、平潭岛)沙滩各一个断面(站位分别为DS、SH、MZ、PT)按季度采集沉积物......
本研究利用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东海沿岸的温州西门岛、上海崇明岛、小洋山大指岛、上海金山区嘴渔村渔港、广东省汕头市的莱......
本文利用2006年4月、7月、10月和2007年1月在象山港桐照中高潮带滩涂采集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进行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
于2019年春季在广西防城港东湾红树林湿地,设置4个断面共13个站位采集沉积物样品,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丰度和生物量进行研......
于2018年冬季在福田红树林湿地设置4个采样断面进行沉积物样品采集,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丰度及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优势属等......
极地是唯一未被人类活动大量影响的地区,而关于南极潮间带底栖动物的报道很不充分.为评估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和分布格局,于201......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木本生物群落,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特殊森林......
小型底栖动物是许多经济鱼、虾和贝类幼体阶段的优质饵料,是底栖食物网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多样性格局和生......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的生态关键区,不仅具有生物多样性高的特点,而且还具有高生产力、高归还率、高分解率的特性。作为......
为研究南黄海冷水团形成、衰退对小型底栖动物特别是海洋线虫的影响,分别于2013年6月和11月,搭载“东方红2号”科学考察船对南黄海冷......
本文利用2003年6月在南黄海鳀鱼产卵场22个站位所采集的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对小型底栖动物栖息的沉积环境、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
本文利用采自东海秋季(2012年10月)18个站位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对东海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的组成、丰度、生物量、空间分布等进行了分......
本文利用2008年7月在黄海33个站位、2009年6月在黄海15个站位和东海18个站位所采集的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对黄海小型底栖动物的......
于2010年和2011年对厦门大德记沙滩和黄厝沙滩进行了4个季度的小型底栖动物调查采样,对不同季节、不同潮区小型底栖动物栖息的沉积......
本文应用实验生态学和现场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南方潮间带有机污染带、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厦门西海域以及人工生态系统......
利用 1 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 DY95 - 8航次在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东、西两小区用多管取样器采集的沉积物样品 ,对小型底栖动......
本文系统的总结了国内外各学者对小型底栖动物在底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研究概况,认为小型底栖动物是构成底栖小食物网的基本环节。......
潮间带是典型的陆海交互区,其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具有典型性特征。海洋小型底栖动物具有极高的群落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但是其时空分......
2019年夏季在广西北海市金海湾红树林湿地,设置7个断面,分别采集红树林和光滩小型底栖动物沉积物样品,进行海洋线虫群落结构的研究......
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选的方法,对在南海东北部海域(2017年8月)采集的7个站位点的小型底栖生物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选分析研究。......
分别于2011年6月和11月,搭载"东方红2号"科学调查船在渤海海域(37.0°—40.0°N,118.0°—122.0°E)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的取样,对......
于2013年5月,8月和10月份对唐山“三岛”海域12个不同站位小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采样。共鉴定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桡足类、多毛类、......
对东、黄海典型站位底栖动物粒径谱进行了首次研究 ,得出 Sheldon粒径谱呈典型的双峰模式 ,两个峰形分别对应着大型底栖动物和小型......
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对青岛湾潮间带泥沙质和沙质沉积物中的小型底栖生物及环境因子进行了周年逐月采样。研究发现,小型底栖生物......
2005年11月对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海域19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得10个主要类群,包括线虫、桡足类、多毛类、双壳类、介......
小型底栖动物(Meiofauna)是指分选时能通过0.5 mm 或1.0 mm(本研究中指1.0 mm)孔径的网筛,但被0.042 mm孔径网筛所阻留的一类底柄生物,......
调查结果表明,象山港桐照滩涂小型底栖动物有11个类群,线虫在丰度上占绝对优势(93%),其次是涡虫、桡足类等。按生物量统计,线虫占53%,其次是......
2010年9月在南海北部5个深海站位和1个浅海站位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采样,对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定量研究。......
对2011年6月南黄海冷水团及其周边海域23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丰度、生物量和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利用2016年和2017年采自海南岛潮间带和潮下带的沉积物样品,对其中的自由生活线虫进行了分类研究,共分选出了1821个标本,初步鉴定......
2003年4月22日,在集美龙舟池的6个采样点采集沉积物进行小型底栖动物数量和有机质质量百分比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龙舟池中的小型......
2002-09-10—2003-02-26期间6次采样,对厦门高崎3口虾池小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变动、生物量变化及水平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自......
本文以胶州湾西北部海域作为研究海域,于2011年3月(春季航次)、7月(夏季航次)、10月(秋季航次)和12月(冬季航次)对研究海域3个断面......
北方铜鱼属鲤形目,鲤科,铜鱼属。地方名:鸽子鱼。北方铜鱼是黄河流域上游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喜栖息于水底砂石,肉食性,多食小型底栖动物......
为明确南黄海小型底栖动物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文对2004年1月在南黄海28个站位所采集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
于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对福建厦门大德记海滨浴场沙滩进行了季节性的调查采样,对小型底栖动物及其所处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探讨......
<正>小型底栖生物(meiofauna)是指分选时能通过孔径为0.5 mm的套筛,而被孔径为0.042 mm的套筛所截留的底栖生物[1],主要包括自由生......
2012年7月,对长江口及东海海域的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丰度、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该研究海域......
于2018年冬季进行沉积物小型底栖动物样品采集,沿特呈岛红树林南部分布区域设5个采样断面,研究该红树林湿地中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2004年冬季在集美凤林类似底质类型、盐度和潮位的海湾地段4个断面,就不同红树植物林中的小型底栖动物数量和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群落......
2007年6月对厦门东海域5个站位和晋江安海湾4个站位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了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密度和生物量.结果表明,......
2010年7月12—18日,中国第4次北极科考队在白令海以箱式或多管取样器采集7个站位10 cm长的表层沉积物芯样,并在现场进行了分层处理......
以青岛太平湾第二海水浴场(简称"二浴")和石老人海水浴场(简称"石浴")沙滩为研究对象,2008年1、4、7、10月采集小型底栖动物样品,......
2012年10月和2013年1月、4月,在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树林中,设采样站位3个,研究该红树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