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旱区相关论文
为了探索免耕/深松隔年轮耕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2007年至2010年在宁南旱区采用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与连......
在宁南旱区将10 a生退化苜蓿草地翻耕后,进行了为期3年(2003-2005年)的草粮轮作试验,轮作作物为春小麦、马铃薯和谷子,以保持生长的......
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年降水量在200—450mm,且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年蒸发量平均在2750mm,是降水量的10倍。冬春两季降水稀少,土壤水......
2002—2004年对宁南旱区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土壤理化性状和紫花苜蓿-谷子轮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紫花苜蓿生长年限延长,土......
保护性耕作是不同于传统铧犁式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每一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都是将多项农艺、农机技术集成组装而形成的综合......
为了探明在有限降水及地力瘠薄等资源条件下的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为旱区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提供数据支持,对宁南丘陵区......
试验以宁南旱区3、4、6、7、10、12年生紫花苜蓿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分别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年限与土壤水分、根......
在宁南旱作农区进行谷子微集水种植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垄沟带型对土壤有效蓄水量、不同生育阶段生长量积累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旱作农区干旱气候特征和作物种群干旱适应性,借助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进行优化设计,组建了不同生态类型......
以国家宁南旱农试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30年(1966~1987,1993~2000)主要作物产量的统计特征及其与各时段降水的关系进......
本文以宁南旱区人工苜蓿草地为研究对象,在2004~2005年连续两年中,对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草地0~700cm和0~1000cm深层土壤水分状况进......
通过对宁夏南部半干旱区(固原)和半干旱偏旱区(海原)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地深层土壤水分与养分含量的测定......
通过在宁南旱区连续2年的定位试验,比较了连年免耕(NT)、连年深松(ST)、免耕/深松(NT/ST)、深松/免耕(ST/NT)、传统翻耕(CT)5种耕作模式下冬......
通过连续3 a有机肥施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半干旱旱作区土壤团聚体各层粒径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计为高肥H(......
通过连续两年对宁南山区不同生长年限的苜蓿土壤深层水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整体上干燥化程度加剧......
在宁南旱区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该区作物生产及土壤培肥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在为期3a秸秆还......
宁南山区地处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长期土壤耕作以翻耕为主,水分无效蒸发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肥力显著下降,农业生产......
为探索休闲轮作模式下土壤水分动态及作物产量效应,2007年-2010年在宁南半干旱区坡耕地上设置了条带隔年休闲轮作试验。结果表明,4......
为了给有机培肥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在宁南旱区4年有机培肥定位试验中,以不施有机肥作为对照(CK),设置了3种有机肥施用量处理(......
为了探明半干旱区秸秆覆盖栽培中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在宁南旱区进行了春玉米栽培试验。试验设1.35、0.9、0.45和0万kg/hm24个覆盖量......
宁夏南部山区年降水量在280~450mm之间,年际间降雨和季节降雨变率比较大,农田水分的不足和自然降水与作物需水的矛盾限制了该区农业......
在宁南半干旱区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水分、春玉米生长性状、关键生育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
为了探明秸秆还田对宁南旱区土壤有机碳及土壤碳矿化的影响,为该区作物生产及土壤培肥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通过4a(2007—2010年)秸......
在宁南旱区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为该区土壤扩蓄增容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在3年秸秆......
研究了宁南旱区坡耕地不同条带种植对谷子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带状休闲轮种能增加谷子产量,提高其......
以宁南旱区种植业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该区2007—2012年系统生产力与种植业结构和效益进行了动态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作物......
在宁南旱区对试验耕地定位实行连年传统翻耕(CT)、隔年免耕—深松(NT→ST)及深松—免耕(ST→NT)三种不同处理。用干筛法和湿筛法对连续3......
通过对宁南旱区连续两年的有机肥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肥力梯度下有机培肥对土壤水分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为高、中......
在宁南旱区10年生苜蓿草地上进行了为期3a的27种不同草田轮作模式试验,研究了土壤有机质、氮、磷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