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云相关论文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19日发生在祁连山地区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深......
西北人影工程在西北地区选取重点区域建设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示范基地,合理设计观测仪器设备布局,建立了涵盖中尺度水汽、风场监测、......
概述介绍了祁连山北坡地形云研究试验的进展及相关成果等.该试验重点在祁连山试验区开展作业天气背景条件分析、综合观测对比、增......
为了合理利用祁连山的云水资源,对祁连山的背景场及地形云降水过程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论文采用2017-2019年的常规地面观测数据、......
利用2007—07—12至2007—08—19的地面观测资料和三轴风速仪资料,对祁连地形云的形成与垂直风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按照地形云......
本文利用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al System)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7年7月19日发生在祁连山区的一次比较典型的地形云降水过......
利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观测的祁连地区地形云个例资料,对比分析了3°、9°和14°坡度与不同影响气流下形成的地形......
对祁连山地形云民乐试验区的降水时空变化及夏季降水、云和风向的日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试验区降水随海拔升高由北向南递增,在祁连山......
地形云是人工催化增雨(雪)的主要选择之一。通过2004--2005年冬春季的人工增雨(雪)作业和雷达回波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市逸及周边地区......
2007-07~08在祁连山进行了地形云结构及形成机理的外场观测,利用获取的探空观测资料分析地形云生长的层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地形对......
本文是祁连山夏季地形云结构和微物理过程模拟的第Ⅱ部分。文中利用第1部分中祁连山夏季两个地形云降水个例的模拟结果,详细分析了......
对三维非静力中尺度模式ARPS的云降水微物理方案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后的ARPS模式模拟了祁连山地区夏季的两个地形云个例,通过对各自......
利用门源、祁连气象站2004—2013年6—8月逐时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地形云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站夏季总、低云量的日变化呈现双......
为了开发西岭雪山地形云形成的空中云水资源,本文基于地基碘化银发生器工作原理,在西岭雪山山区布设合理的作业点进行远程遥控催化......
利用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al System)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7年7月19日低涡天气背景下发生在祁连山区的一次比较典型......
利用2010年夏季祁连山地形云探测试验期间的风廓线和气球探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检验资料变化趋势的一致程度和资料的偏离程度。......
利用祁连野外试验站观测资料,引入客观反映高空大气云和降水的表示方法,分析了祁连山区降水的大气特征。结果表明,高层冷云和低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