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宣传处相关论文
卢沟桥事变爆发初期,国民政府声音被日本国际宣传全面压制,陷入极为被动的困境.为对抗日本宣传,国民政府组建第五部专门负责国际宣......
在中国二十世纪的作家中,杨刚的身份最为复杂。她的身上曾有过各种头衔:建国前是《大公报》文艺副刊主编,建国后先后担任周恩来总理......
1937年11月国民党国际宣传处成立后,在承担外宣之责的同时,也负责起了对内宣传的部分工作.经过精心甄别和筛选,国际宣传处的内宣印......
叶公超(1904~1981年),名崇智,字公超,广东番禺人,出身官宦世家。1926年秋,年仅22岁的叶公超登上北大讲台,教授西洋文学,成为当时北大最年轻的......
<正>1938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的第二年,是中华民族面对日寇侵略是战是降的抉择之年。这一年,中国军人在台儿庄战役中毙伤日军2万余......
【摘 要】国际宣传处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主管对外宣传的机构。国际宣传处配合抗战军事、外交开展了大量对外宣传活动,以太平洋战争......
抗战爆发初期,日本通过一系列对外宣传手段取得了舆论主动性,英美等西方国家持中立态度。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国民政府意识到了对......
<正> 抗日战争时期绝大多数的西方记者都对中国人民奋力抗战给予极大的同情与支持,他们不断地向世界各国介绍中国人民抗战的事迹,......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与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合办的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院,是战时美国对华文化援助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
四月一日早七时由家出发,到海棠溪车站,乘车到北碚,遇到欧阳山,杨骚等。因喝酒过度,大家放谈不拘,欧是一个热情的人,计划拟出一文......
抗战爆发后,中国的抗日外交呈现出官方外交斡旋与民间外交努力官民互动、相辅相成之局面。国际宣传处因时成立,并积极开展以舆论宣......
国民党国际宣传处是战时中国官方专门的对外宣传机构。八年抗战期间,国际宣传处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外宣传策略,大大加强了中国的对外......
国民党重视对外新闻宣传当始于卢沟桥事变之后。1937年7月,日本连日用英语向世界各国广播,宣传此次中日冲突原因在于中国,使世界各国深信责......
绿川英子原名长谷川照子,1912年出生于日本山梨县猿桥一个土木工程师家庭。老实本分的父亲重男轻女,对聪明倔强的小女儿并不注意。......
<正> 国际宣传处是国民党抗战时期对外宣传政策的执行机构。在历时八年的抗战中,它根据国民党当局所制定的对外宣传方针,进行了大......
<正> 国际宣传处是国民党战时对外宣传政策的执行机构。从它1937年11月创建,直至1947年1月改隶行政院新闻局,历经八年抗战,其间进......
<正>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宣传理念的"革新"与说服性传播活动的大规模展开,既是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传播现象,也是具有军事意义的文......
国民政府于抗战发生后新成立“国际宣传处”,承担对外宣传的重任.该机构在向全世界人民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方面,进行了六项卓......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驳斥日方的谣言,增进外界对中国战场的了解,争取国际支持和援助,国民党当局依靠中宣部国际宣传处为中枢的多媒......
<正>董显光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新闻人,创办过多种具有重要影响的英文中国报纸。他入仕后的任职岗位长期不在国民政府外交部,却一直承......
<正> 重庆的胡风给了延安一个含混的身影最早,是鲁迅将胡风与毛泽东联系起来。胡风是鲁迅的学生,一直以传承鲁迅精神为己任;而毛泽......
<正>救国救民,振兴中华,是范长江新闻思想的一个鲜明的特征。1939年,范长江主要在桂林生活。经周恩来介绍、党中央批示,加入了中国......
<正> 董显光(Hollington K.Tong),1887年出生在浙江省鄞县茅山乡董家跳一个清寒而虔诚的基督徒家庭里,1971年病逝美国。一生中先后......
七七事变后,为对外宣传并争取国际援助,国民政府成立了专门负责对外宣传的机构——国际宣传处,并在国外设置分处,其中对美宣传是国......
杨刚(1905~1957),学名杨季徽,杨缤,笔名杨刚,中国现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才华横溢的她被誉为“浩烈之徒”和“金箭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