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宗秦汉相关论文
明清之际,由于《集古印谱》木刻版(《印薮》)的普及与流行,成为时人篆刻学习秦汉印章的最重要范本,但也造成清初篆刻“类于刻木”的僵化......
浙派开山祖师丁敬秉承"印宗秦汉"思想,融汇多元审美趣味,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特征。在此基础上,经西泠后继七家的反复实践,最终......
自明代篆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以来,“印宗秦汉”就成为学习篆刻艺术的基本途径。秦汉印章之所以成为不可替代的传统,不仅因为其包......
摘 要:篆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秦汉印是篆刻史上永恒的经典。自元代赵孟頫、吾丘衍推崇“印宗秦汉”观点之后,秦汉印的创作手法及......
摘要: 通过对篆刻艺术的起源、发展、时代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人物或作品进行分析,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篆刻艺术的......
<正>《真水无香》全书分为六大章节,第一章对蒋仁的生平经历、家世背景、生卒时间、字号斋室等进行细致考辨。第二章运用文艺生态......
<正>印者,信也。古代玺印的实用意义就是取信,权力的象征完全是建立在取信的价值基础之上的。上至帝王"以玺告于太庙",下到匠人"物......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自文人亲自参与篆刻,在追求印章艺术性上具有了清醒自觉的认识,便出现了印学理论著作。印学理论的出现虽然较晚,但借鉴已有相当基......
<正>篆刻作为中国本土文化生成的一种艺术,到明清之际,其艺术价值日益为人所重,小小一块印章之上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文化内......
陈师曾在民国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他的诗、书、画、印堪称“四绝”,并且都有巨大的成就,尤以绘画和篆刻最为显著。陈师曾所......
本文从清代碑学取法对象扩大和书法经典泛化的角度,对晚清以来的印学观念变化进行考察,发现印学在晚清亦遭遇与碑学革命类似的转折......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来楚生钻研肖形印的创作,其《然犀室肖形印存》的印行是中国印学史上的创举。来楚生肖形印博观约取而宗秦......
<正>"明人习气"印的式微"明人习气"印,明末清初一度盛行,清中期以后逐渐式微,但是,其余绪却延至民国初期仍未绝迹。印学史上,伴随......
我国印章艺术在经历了隋唐颓势之后,明清是继秦汉以后的又一个高峰。萌芽于宋元文人书画的篆刻艺术,在元吾丘衍的提倡下,经明正德......
<正> 『印宗秦汉』这一理论的提出,对篆刻艺术影响甚大,最初由元代的吾丘衍和赵子昂提出。他们看到宋元印风凋敝,想力挽狂澜,从理......
<正>上世纪初,罗榘在《西泠八家印选》的序中总结:"吾杭印人以子行(吾丘衍)始,以叔盖(钱松)终。"[1]此时浙派渐渐式微已是不争的事......
<正>潘天寿的绘画成就极高,声名显赫,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他的书法篆刻所取得的成绩。因此,除了为数不多的几篇介绍或评论潘......
<正>四印学史上对于"非篆书印"的抵制艺术史上,任何一种新风格的出现,几乎都受到过"抵制"和对抗,或者在此过程中砥砺成熟、发展壮......
<正> 明清交汇之际,印坛盛行明式印风,作为一种历史过渡,清初印学必然受到明季印风的渗透和影响,继承性肯定大于开创性。直到清代......
时间:2015年3月19日地点: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系教室《翰墨天下》:徐海老师,您能简要介绍一下自己学印的历程吗?徐海:我学印最朴素的......
"印宗秦汉"的质朴简单表达方式在元代逐渐在坊间流传,后人在学习这种着重表达内心想法的篆刻创作时,与当时的实际情况结合,重新还原......
本文的篆刻指的是明清文人篆刻,它是相对于秦汉玺印而言。通常认为,秦汉玺印的作者多以工匠为主,而明清时期篆刻的作者以文人为主,......
明末清初,由于大量集古印谱印行于世,肇始于元代的“印宗秦汉”印章创作观,被文人篆刻家全面接受。这造就了这一时期文人篆刻对秦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