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林生态系统相关论文
用常规法对黧蒴栲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3年和10年生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60.754t/hm2和94.725t/hm2。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为树干>根>枝>叶;其生物......
基于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数据,分析了不同管理方式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地力和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林期间种豆科牧草等农作物、营造......
人工林在固定大气CO2及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实施碳减排计划最主要的媒介之一。人工林的碳汇作用被认为是减......
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区不同林龄岷江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岷江柏不同器官的碳含量相对稳定,氮含量则与......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s)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苯环稠合在一起并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PAHs在......
大气干湿沉降是森林生态系统获得氮素的重要途径,而过量氮沉降可以导致森林土壤酸化,树木养分失衡,物种多样性改变。城市森林对光......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储存库,在维持长期和短期碳库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潜力。加强人工林的碳吸存能力已被认为是减缓......
以北京沙地107欧美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DELTA V Advantage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杨树茎木质部δ( D)、δ(18 O)稳定性同位素值,结合自......
利用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标准地实测数据估算了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碳储量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平均碳......
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估算精度低的问题,以山西的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林为对象,在林分尺度上采用实测样地数据和异速生长方程相结......
对滇中几种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恢复效应研究表明,由不同树种构成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森林水文、地表土壤侵蚀控制、土壤......
对1245、1620、2070株/hm^2 3种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
利用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标准地实测数据估算了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碳储量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平均碳......
混交林是指内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生物群体,与纯林比较,它具备了种间互为作用的环境,提供了充分利用空间的物质条件。由于混交林......
随着人类对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特别是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已从保护天然林转移到发展人......
通过对滇中3种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树冠水文生态规律的研究,人工林生态系统截留量、干流量、穿透降雨量占降雨的百分比分别是:直干......
水循环和碳循环是研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关键,而人工林水碳交换的研究在全球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本......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城市居民的重心逐渐从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转移至对生活环境......
在陕北黄土区3块油松人工林样地中,对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分中N,P,K,Ca,Mg等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分配格局和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
<正>地处福建省顺昌县的南平洋口人工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站(以下简称洋口生态定位站)位于洋口国有林场南元工区,是《国家林业局陆......
对福建尤溪楠木(Phoebe Bourmei Yang)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含碳率和碳贮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
华北石质山区是华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一直是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本文以该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在总结国内外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人工林树种的自我维持,多样性和稳定性理论,人为干扰......
<正> 为探明杉木中心产区决定林木速生丰产和丘陵地区限制杉木成材的内在生理因素和外在生态条件,从定量方面研究这个生态系统中的......
运用“小集水区径流场”技术对鹤山丘陵试验站5种生态系统地表径流进行了连续5年的观测与实验。结果表明:a.5种系统的地表径流系数马占相......
以北京沙地107欧美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DELTA V Advantage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杨树茎木质部δ(D)、δ(18O)稳定性同位素值,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