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与外交相关论文
自我与他者视角下的中国国际角色既有共识也有差异。在自我视角下,中国国际角色为支持维护国际秩序、践行多边主义、积极贡献、负责......
中马两国于1974年建交,但双边关系在此后十多年里却陷于"悬搁"状态。尽管最高领导人数次实现互访,中马经贸关系提升却相对有限,......
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冰川融化、海洋酸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而对中国的国土安全......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地区水资源安全的重要因素。气候变化将加剧中国周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性危机,加速青藏高原冰川融化,......
近年来,陆港两地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双非子女"、水货客等系列社会问题,引发了部分港人的不安。在此背景下,香港社会出现激进本土......
中国在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问题上的立场大致经历了冷战初期抵制、冷战结束初期有限参与和2008年以来谨慎参与三个阶段。在这一进程......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研究,与中国军事外交的拓展、中国对维和事务的参与度密切相关。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对维......
与冷战期间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谨慎政策有明显不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在维和行动中......
同一处边境地带的地缘政治意义,在两国间力量消长的过程中,常常随着政治经济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更替。在《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在内忧外患的晚清年代,经世之风浓厚的湖湘文化催生了一大批以救时为己任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在外交思想与实践领域发挥了突出作用。......
首钢秘鲁铁矿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在拉丁美洲的首个大型投资项目。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背景下,首钢总公司出于......
香港严峻的经济与社会问题与港式资本主义和深层的宪制矛盾存在密切联系。香港特区新政权建设是在保留旧政权强大残余影响下起步的......
老子的“道”具有“冲、渊、湛”三种特征,拥有玄德。它法自然,要求奉行自然无为与不争主义的具体原则。涉及到实际政治中,这些原......
主权规范对维护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中国在坚持主权原则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对主权规范进行创新。邓小平提出......
"诗赋外交"是指在外交场合"赋诗言志",即通过吟诗作赋,表达立场、传递信息的一种外交话语方式。它源于西周,盛于春秋,相承千载,贯......
中国传统天下秩序是一个被误读的"世界秩序"。从主体层面而言,传统的中国王朝不能被称为帝国。从生成与演化角度而言,天下秩序具有......
国际规范的研究是国际政治学中关注的重要议题。目前西方学界从理论上更多地强调国际体系层面从上到下的传授和国家层面的学习,在......
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冰川融化、海洋酸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而对中国的国土安全......
近年来,中国领事保护中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处理的领事保护案件数量上升,但中国政府在领事保护方面资金投......
国名对于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具有强烈的凝聚意义和符号价值。"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名称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以天下观念为核......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地区水资源安全的重要因素。气候变化将加剧中国周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性危机,加速青藏高原冰川融化,......
台湾认同是两岸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没有必要将其过分拔高乃至"迷思化",进而对两岸的和平统一过度悲观。尽管自认为是台湾人......
西方国际关系学界的流行观点认为,中国专注于实现本国利益而愈发进取。特别是在近年有关南海、东海争端中,中国被描述成咄咄逼人和......
观念影响了明清时期的中国外交决策。明清中国通过朝贡体制来处理对外关系。朝贡体制的核心是不平等的等级关系,中国自视为天朝,是......
作为利益集团的本质,"组织化利益"与"政治性行动"是探讨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外交政策利益集团这一论题的关键所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
1958年炮击金门尽管有一定的政治含义,但首先是一场军事行动,这项军事计划形成的重要动力和首要目的是维护东南沿海地区的基本安全......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上千次国家间战争,我们根据现有的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建立了国家间战争数据库。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
当前,中国社会中笼罩着一种缺乏超越性目标的成功主义的意识形态。物质意义上的成功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成为人们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古代中国既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民族政治实体组成的国际体系。古代中国体系内存在着不断发展变化的多种政治实体,包括中......
20世纪60年代中期,台湾当局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对美宣传和游说运动,试图通过外交交涉、营造民间反美情绪、加强对美国政客和社会......
从1951年6月到1953年7月,中国对停战谈判的政策出现几次重要的变化,它们不仅是对敌方政策的反应,也是中国与盟友苏联、朝鲜之间解......
"全球卫生外交"是近年来在国际上日益受到关注的一个词汇。在国际学术界,对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
公民外交是中国外交的新近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2005年"反日入常签名"是中国公民,借由网络签名请愿从事公民外交的案例。该活动是......
中国"西进"战略是对西部大开发政策和中国与中亚乃至欧亚大陆发展关系的概括,指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为支点,上海合作组织地区经济整......
气候变化可能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实施产生重大影响。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点区域,如东南亚、南亚及中亚等地区,存......
1954年夏季—1955年春季,中国的亚洲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在经历了中苏结盟及其之后的一系列重大事变后,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
中国在20世纪的后期是否有东亚地区战略或政策,在学术界是有争议的。在1979年到1989年中苏实现正常化的十年中,中国的印支政策如何......
近年来,东北亚相关安全问题频发且难以解决,根源在于中美缺乏实质性合作。中美双领导体制是中美在该地区安全问题上进行实质性合作......
中苏交恶造就了中国的反苏战备政策。在改革开放初,由于苏联威胁难有定论,中国只得同时推进战备和经济建设。而苏联和越南的扩张刺......
中国参与第二次亚非会议的历史过程分为会议筹备的初始阶段、会议筹备的高潮阶段、危机处理阶段和促使会议无果而终阶段。在上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