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均匀体相关论文
<正> 电测深方法是一个老方法。电测深法找地下水也是一个老的工作项目。但是,电测深方法的理论前提是地面平坦、含水层呈水平,然......
在碳酸盐岩岩溶储层识别中“,串珠状”特征是十分重要的地震现象。在实际中有多种地质体可引起“串珠状”,形成机理十分复杂。本文......
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的电离层电波传播效应,对不同的电离层参量特性,需采用不同手段的观测或不同参量模式的预测预报,解决不同的应......
对流层散射通信,是一种利用对流层媒质的不均匀性来实现超视距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对流层散射通信具有单跳跨......
电离层是一个非线性响应系统,不同触发因素作用后生成的输出扰动不同,因此对电波传播的影响也不同。电离层F区是电离层最主要的区......
概述频率域电磁测深中,电流流过地表的局部不均匀体时,会在其表面形成积累电荷,积累电荷会产生一个附加电场,且该电场与外电流场成......
建立了利用相位屏模型实现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闪烁仿真方法.仿真包括随机相位屏的产生和......
基于中国海口站(20.00°N,110.33°E)获取的2013全年UHF频段电离层闪烁信号强度数据,利用Welch算法,分析给出了四类典型电离......
在连续阵列大地电磁(CEMAP)时间域电场空间拓扑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单频点多极距ρXY曲线来表现地表横向电性不均匀体所产生......
950226通用的电离层射线跟踪过程 (英文)AD—A 271 058△,1993,34P.950227使用顶边现场等离子体密度测量的现代电离层闪烁模式的......
在电离层斜向探测试验中,得到了具有"微笑"特征的群距离-多普勒谱图,基于简单的几何形状,构建了运动着的电离层不均匀体反射/散射电......
不均匀体强度模型是电离层闪烁建模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国外电离层闪烁建模的思路,利用海口地区2003年至2008年的GPS闪烁观测数据......
对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太阳活动高年海口地区扩展F和GPS L1频段电离层闪烁进行了发生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GPS电离......
数字化地震资料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地震仪从动态范围和频带宽度已能完全记录地震波中的丰富信息,现代化的地......
不均匀体的概念最初是在地震学中为了解释地震波的高频辐射成份提出来的,用来反映断层面上应力明显高于周围的部分。由不均匀体的研......
本文对我国磁赤道异常区海口站的夜间电离层不均匀体引起的闪烁进行了谱分析,并进行了理论模拟。大部分闪烁出现在午夜前后且持续时......
本文介绍了用专用仪器做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方法,分析了地形对MN极和AB极造成的干扰异常形式,并介绍了在两个采空区的应用效果。......
随着我国卫星通信、雷达、北斗卫星导航等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对全球电离层探测与中国区域电离层闪烁预报预警能力需求日益迫切,然而......
电离层闪烁观测是研究电离层闪烁现象及其效应的基础。介绍了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利用GPS进行电离层闪烁研究的设备和监测网,并且给......
由凹凸体和障碍体研究引入的非均匀地震破裂模式,可解释主震前破裂的成因及主破裂之后的应力集中,对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
发展了GPS信号的多站多路径监测方法,对我国低纬地区电离层不均匀体特性进行了研究。多站观测统计分析表明,尽管太阳活动已下降到......
通过斜向探测设备获取的实验数据,分析Es传播模式和F2层低角模式反射高度处波状扰动情况下,电离层不均匀体对信号幅度、相位、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