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0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报纸论文] 作者:陈才智,, 来源:中国苏轼研究 年份:2004
苏轼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继陶渊明和白居易之后最具典型性的文人性格的代表,更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在香文化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概而言之,苏轼不仅用香品香,还制...
[报纸论文] 作者:包树望,, 来源:中国苏轼研究 年份:2004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1]312(《文学小言》...
[报纸论文] 作者:祝勇,, 来源: 年份:
有人说,苏轼的困境,来自小人的包围。$$所以,苏轼要“突围”。$$这固然不假,在苏轼的政治生涯里,从来没有摆脱过小人的围困。而将苏轼仕途的枯荣归因于他人的道德,不能算错,但至少是...
[报纸论文] 作者:毕宝魁,, 来源: 年份:
《沈阳日报》2017年10月9日第六版发表祝勇先生《改革:苏轼与王安石之争》一文,就改革中苏轼和王安石的一些过结以及争论发表了意见,这里涉及四个人物,即王安石、苏轼、沈括、李...
[报纸论文] 作者:周裕锴,, 来源: 年份:
地点:四川大学 时间:2015年4月$$ 非常荣幸地受到光明讲坛的邀请,给大家讲讲我心目中的文化巨人——苏轼。$$ 苏轼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是文化最发达的时代。公...
[报纸论文] 作者:廖文凯,, 来源: 年份:
1980年9月12日,中国苏轼研究学会成立,并在眉山三苏祠举办了为期6天的首届学术讨论会。学会机构设在成都四川大学中文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苏轼开展全国性的讨论,这还是第一次,因...
[报纸论文] 作者:高云斌, 来源:集宁师专学报 年份:2003
“辞达”的概念最先由孔子提出,苏轼对此做了创造性地发挥,指出文学创作做到“辞达”并不易,并且遵守“辞达”并不是不要文采,恰是文采最自然的表现。这一理论是苏轼一生散文创作...
[报纸论文] 作者:宝木笑,, 来源: 年份:
“谪仙”顾名思义就是被贬谪的仙人,如今提及一般专指唐时李白,但如果一定要在整个中华文化史和艺术史中找出能与其比肩者,唯有宋代苏轼可与其争锋。$$李白和苏轼更像是“谪仙”...
[报纸论文] 作者:沈占明,, 来源: 年份:2004
在北宋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法学家叫苏轼。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法理,其次是刑法、法制史、民法和诉讼法。当然,在主业之外,他还有不少业余爱好:写了几首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报纸论文] 作者:杨杰,, 来源: 年份:
北宋第一大V苏轼是个斜杠青年,段子手/吃货/技术宅/兼职词人。在那一帮当官的文人中,他也是情商洼地。$$元祐元年,丞相司马光去世,葬礼那天正赶上朝廷百官参加太庙大典。大典完毕...
[报纸论文] 作者:莫砺锋,, 来源: 年份:2004
曹雪芹说他写作《红楼梦》的辛勤过程是“十年辛苦不寻常”,今人也常用“十年磨一剑”来评说一部沉潜多年方告成书的著作,但是这两句话都不足以形容《苏轼全集校注》这部皇皇大...
[报纸论文] 作者:陈日益,, 来源:健康生活 年份:2015
北宋年间的大文学家苏轼(即苏东坡)一生坎坷,特别是当年被贬到广东惠州边远地区后,由于严重的精神创伤和生活骤变,使他形容憔悴,陡见衰老,未满60岁已须发变白、牙根动摇、老态...
[报纸论文] 作者:王紫琛,, 来源: 年份:2018
宋代书法经过一个低潮后,经由欧阳修和蔡襄一道为宋代书法的转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由苏轼、黄庭坚和米芾的实践,使得宋代书法逐渐复兴。...
[报纸论文] 作者:郑学富,, 来源: 年份:2004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初一,苏轼和长子苏迈离开京城,前往黄州。父子两人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于二月初一到达黄州。就在这一年,一场瘟疫在黄州大暴发,气势汹汹,迅速蔓延,民众挣扎在...
[报纸论文] 作者:, 来源: 年份:2004
1月13日下午,纽约蘇富比中国古代书画部将其对苏轼《功甫帖》的研究报告同时发至我报和其他网络媒体,作为对上博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三位研究员指认该作品为清中晚期“双钩...
[报纸论文] 作者:杨子怡,, 来源:中国苏轼研究 年份:2004
什么是贵族和贵族精神?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笔者以为,贵族是一个有文化教养的有一定地位的特殊群体,在他们身上常表现出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与担当,在困难面前表现出...
[报纸论文] 作者:简素,, 来源: 年份:
他们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写出多篇研究苏轼的小论文,其中《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苏轼的朋友圈》...
[报纸论文] 作者:王珍,, 来源: 年份:
在黄州时期,经历“乌台诗案”的苏轼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名句。它出自《定风波》。人们通常认为,这首词写出了苏轼的人生态度。雨已经很大了,他却发出长啸,故意慢慢走。词中...
[报纸论文] 作者:张立平,, 来源: 年份:2004
北宋苏轼应张希元之请作《墨宝堂记》,其中提到:“余蜀人也,蜀之谚曰:‘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谚语本就有一定的流传度,再加上大文豪苏轼的传...
[报纸论文] 作者:胡嘉懿,, 来源: 年份:2004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对《后赤壁赋》的喜爱,远超苏轼的其他作品。$$在《前赤壁赋》中,苏轼的情感由“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无奈,逐渐转化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
相关搜索: